“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曾经,这句童谣是过年的前奏,声声入耳,满是期待。如今,再念起它,心中却泛起一阵复杂的滋味,记忆里浓郁的年味与现实中过年的平淡形成鲜明对比,不禁让人思索:是我们长大了,还是年味真的淡了,小时候,过年是一场盛大的狂欢。刚进腊月,空气中就弥漫着年的味道。办年货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集市上熙熙攘攘,人们穿梭在摊位间,挑选着糖果、花生、瓜子,还有那象征团圆的大鱼大肉。春联是必不可少的,红底金字,墨香四溢,贴上它,就仿佛把一年的好运都请进了家门。打扫卫生也不是简单的家务,而是一场与过去告别的仪式,扫去灰尘,迎接新的开始。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过年时对鞭炮的痴迷。从十月份起,就偷偷收集废铁,满心期待着能在过年时多买些鞭炮。新年一到,穿上崭新的衣服,兜里装满鞭炮,和小伙伴们在大街小巷奔跑嬉戏。一声清脆的炮响,就能点燃心中的欢乐。那时候,过年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活力,我们在外面玩到天黑也不愿回家,仿佛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过年似乎少了些什么。孩子们不再热衷于放鞭炮,新衣也不再是过年的专属。曾经热闹的集市,如今也少了几分喧嚣。过年,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形式,一种按部就班的流程。现在的孩子,过年时常常宅在家里玩手机,少了那份出门玩耍的快乐,过年的气氛也随之淡了许多,是我们变了,还是过年的方式变了?或许两者都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过年的期待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单纯。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忙碌,让我们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过年的喜悦中。而时代的变迁,也让过年的传统习俗逐渐被新的娱乐方式所取代。

但过年的意义,远不止于热闹的形式。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的期许。即使年味淡了,那份深藏在心底的情感依然不变。我们可以试着找回那些被遗忘的传统,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做年糕,给孩子讲讲过去过年的故事,让他们感受那份质朴的快乐。

年味或许在形式上有所改变,但它的内核从未消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过年始终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寄托。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重拾那份对过年的热爱,让年味在传承与创新中,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