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全军统编,华北军区第三纵队改编为第63军,在编制上隶属第19兵团,华北军区第三纵队的前身可追溯到成立于抗战胜利后不久的冀中纵队,首任司令员为杨成武,后该纵队先后改编为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华北军区第三纵队。

63军成立时,由郑维山、王宗槐分别担任首任军长、首任政委,易耀彩任副军长兼参谋长,陆平任政治部主任,后由龙道权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编有第187、188、189师。
建国后不久,军长郑维山升任第19兵团副司令员,第63军军长一职出现空缺,由谁来接任第63军军长一职呢?军长一职出现空缺,一般可由副军长接任,比如第24军军长王必成调走后,军长一职便是由副军长皮定均接任。
军政委也可接任军长,比如第40军军长韩先楚调走后,军长一职由军政委罗舜初接任。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便是从其他部队调军事干部过来,比如温玉成原为第41军副军长,后调到第40军任军长。

但第63军接任军长一职的,不是第63军副军长,也不是第63军政委,更不是来自于其他部队的军事干部,而是由第64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傅崇碧接任第63军军长一职,政工干部调到其他军担任军长这在全军都是比较罕见的。
原来当时第63军情况比较特殊,不只是军长郑维山被调走,政委王宗槐调往总政治部任组织部副部长,副军长易耀彩则调往海军青岛基地担任司令员。1950年上级便把第64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傅崇碧调到第63军接任军长,而第63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龙道权则升任第63军政委。
傅崇碧是在1932年参加的红军,至建国前,其军事生涯大多是担任政工职务,不过也曾短暂地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军事职务,比如红军时期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宝兴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华北军区第4纵队第10旅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旅长。

在担任第10旅旅长期间,傅崇碧指挥第10旅参加了新宝安战役,此战的敌人主要是全机械化的国民党军第35军。在傅崇碧的指挥下,第10旅表现出色,攻占了敌35军指挥部,同时活捉了一名敌师长,并缴获了敌35军军长郭景云自杀的手枪,后来傅崇碧把这支手枪捐献给了平津战役纪念馆。
由此可见,傅崇碧虽长期担任政工干部,但其军事才能亦非常出色。第19兵团编有第63、64、65军,1949年6月划属第一野战军,到了1950年西北已全部解放,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彭老总决定部队要搞一部分农业生产,同时一部分部队还要投入到铁路建设中去。
第64军全部和第63军一部便奉命投入到了宝天铁路的建设中,当时傅崇碧也参加了宝天铁路的建设,第63军和第64军本身就是兄弟部队,战争年代就常常一起配合作战,而之后又并肩建设了宝天铁路,因此傅崇碧对第63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再一个是华北军区比较缺少军事干部,建国后还抽调了不少充实到其他军兵种,作为从华北军区走出的第19兵团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便选调了有军事指挥才能的政工干部来担任军事职务,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政工出身的傅崇碧被调往第63军接任军长。
而此次的选调无疑十分正确,铁原阻击战中,傅崇碧指挥第63军立下大功,彭老总亲自前往前线阵地看望第63军的指战员,并称赞第63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