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事学院有个“将军系”,走出了52位开国将军;红大有个“将军科”,走出了20位开国将军;那么有没有“将军班”呢?
实际上还真有个“将军班”,这个班的番号为“鄂东北道委特务四大队一分队一班”,该班共走出了3位开国将军,分别是韩先楚上将、刘震上将、陈先瑞中将。后来这个班被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一分队一班,刘震继续留在该班,并担任副班长。

1934年,刘震所在的红25军因为急缺给养,遂准备攻打国民党军第54师在罗田的仓库,此战红25军大获全胜,缴获颇丰,包括7000多大洋,以及不少武器弹药。
此次大胜极大地鼓舞了红25军的士气,为此军长徐海东在战后还专门召开了总结大会,会上大家都说军长指挥有方,时任副班长的刘震却站起来“泼了冷水”,说道:“此战算不得全胜”。
徐海东听闻,顿时有了兴趣,示意刘震继续说下去,于是刘震指出了徐海东在此仗指挥中的三点不足:第一,攻打山头时,没有组织好火力;第二,撤退的时候太慌乱,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第三,去仓库拿物资的时候应该早点去,这样可以多拿些。
徐海东听后觉得刘震说得很有道理,觉得他只当个副班长太浪费了,应该去做指导员,于是直接将其任命为红224团1营1连指导员,仅凭三句话就从副班长连升数级成为了连指导员,一时传为佳话。

徐海东慧眼识珠,刘震果然没让他失望,1955年授衔,原红25军共走出1位开国大将、2位开国上将,徐海东自己被授予大将,而刘震则是其中一位上将,韩先楚是另一位。
1936年4月,红223团扩编为红73师,刘震升任红73师政委,后又调任红75师政委,抗战初期红75师改编为八路军344旅第688团,刘震先后在该团担任政训处主任、政委。
抗战时期刘震先后在八路军、新四军工作,后曾担任新四军第3师10旅旅长兼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其麾下最多的时候有3个主力团、9个警备团,挺进东北后不久刘震又出任第3师副师长
1946年9月,第3师的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由刘震出任纵队司令员,东野首批组建的6个纵队中唯有二纵从未更换司令员,一直由刘震担任,足见刘震的能力。

刘震担任司令员的二纵是东北野战军中歼敌数量最多、表现最为出色的纵队,该纵队善打大仗、硬仗、恶仗。在冬季攻势中,二纵仅花了5个小时便全歼了敌人的一个师。
辽西追歼战中二纵第5师14团1营创下了1小时歼敌一个团的闪电纪录。二纵是东北野战军当之无愧的主力,其下辖的第5师更是东北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
1948年11月,二纵改编为第39军,刘震出任首任军长。1949年5月,第14兵团成立,刘震出任第二兵团副司令员并兼任第39军军长。建国后不久,刘震调入空军系统工作,最初在中南军区空军担任司令员。
抗美援朝爆发后不久刘震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抗美援朝期间,刘震曾指挥空4师三天就击落了美机26架,并首创了击落美最先进F-86飞机的战绩。

在大授衔前夕,刘震升任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刘震授上将军衔,之后还曾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