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台湾省上映了一部电影名为《军中乐园》。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小宝的人来到有“军中乐园”之称的特约茶室“金门八三一”。
在这个地方遇到7号侍应生妮妮,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渐生情意......

除了小宝之外,前长官老张、兄弟华兴也遇到所爱之人,可惜三人的结局都十分凄凉。
这并不单单是一部电影,背后折射着五六十年代,蒋介石带去台湾60万士兵的窘境。
甚至于,现实情况比电影中刻画的还要惨,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01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
如果从1937年开始算,是8年抗战,如果从1931年开始算,则是14年抗战。
全国老百姓都期待能够过上稳定的生活,然而却事与愿违,紧随而来的是3年国共内战。
蒋介石靠着美国的支持和援助,战争初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想要影响这场战争。
在教员的指挥下,我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一步步将国民党军拖入泥潭。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很快发生逆转。
从1948年开始,我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皆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三大战役的成果十分耀眼,东北、华北大片土地得到解放,蒋介石麾下150万军队遭受重创、全面溃败。
从此之后,在国共战场上国民党失去主动权,教员抓住大好时机一鼓作气发动渡江战役。
蒋介石眼看大势已去,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再打下去也没有任何胜算。
既然在大陆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难以为继,还不如率领部队退守台湾,为东山再去保留点实力。
二战时期欧洲战场,英国、法国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了40万的有生力量。
蒋介石的这一次撤退,阵仗丝毫不输它,带走的军队大约有60万人。
这里面有健康状况良好的士兵,也有在战场上负伤的老兵,更有许多被临时征召入伍的男子......
根据一些资料的记载,撤退之前国民党军见到成年男子就抓,然后充入到军营当中。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现在可能用不到,未来一旦需要,训练训练就可以成为战斗力。
不久之后,蒋介石带着满怀的失落,以及未来要一定要反攻大陆的决心去了台湾,随着而去的还有一船一船的军人。
宝岛台湾虽然不能说是弹丸之地,但整体面积也不大,快递小哥几个小时就可以从南跑到北。
就那么点地方,就那么多人口,突然来了60万人,可想而知对社会的冲击力有多大。
60万人除了一些家属,大部分都是军人,而这些军人大部分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
他们没有结婚,却又需要结婚,如何解决这么多人的生活问题,尤其是生理婚姻问题迫在眉睫。
02
古人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吃皇帝的、喝皇帝的,就需要为他效忠。
但,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当权者啥玩意不给,麾下将领凭什么效忠你。
为了留住这些士兵,蒋介石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计划,现在来看其实就是“画大饼”。

他告诉士兵,我们一年之内便会开始反攻,你们不要着急,只需要三年就能成功,到时候再论功行赏。
现实情况是什么?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蒋介石反攻的计划丝毫没有动静。
反观大陆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一个个达到目标。
与此同时,军事发展也越来越快,甚至研究出了自己的导弹、原子弹。
大陆军事实力弱的时候,蒋介石都打不过来,更何况是现在,攻守之势早已改变。
当初刚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台湾,大家伙还想着只要待个一年两年,就可以回去。
现如今,回去根本就没指望。
高层军官还好,有钱有权,走到哪里都是家,都能找到媳妇。
普通士兵却不是如此,他们来的时候孑然一身,工资就那三瓜俩枣。

再加上台湾男女比例早已失衡,适龄女子更是少之又少,几十万士兵很难娶媳妇成家。
生活过得苦,想找个姑娘当媳妇又找不到,回到家乡又没指望,心中不免会有一些想法、军心浮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即设立一个法定结婚年龄。
我国法律规定,男性结婚法定年龄22周岁、女性20周岁,你知道蒋介石设定的法定年龄为多少吗?
38岁!只要低于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
或许有人说,我可以选择退伍,然后再结婚啊!想的倒是挺好,依然没门。
除了法定结婚年龄外,蒋介石还设立了一个最低退伍年龄,比如士官、士官长50岁和58岁以后才能退伍。
如果不出意外,你这一辈子的青春都要在军队中度过,身体不好的可能会在军队中去世。

偷偷结婚不行吗?也不行,当时蒋介石实施了一个名为“军人户口查记方法”政策。
简单来说,军人只有结婚后才能拿到身份证,也就是说起码得到38岁,前提还得结婚。
没有身份证,就无法在社会上找工作,就是打黑工,这不受法律的保护。
后来士兵的工资一降再降,为何大家伙会一忍再忍,就是因为不忍也没办法。
但,政策你设想的再完善,问题总归是要解决的,尤其是这几十万血气方刚的小伙子。
这就不得不“军中乐园”了。
03
“军中乐园”是一个俗称,它还有一个雅称,名字叫做“特约茶室”。
在这个地方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房间,房间里有着不同的女子,她们又被称为“侍应生”。
再直白一点来说,其实与古代的青楼没啥区别,只是叫法不同,意义不同罢了。
有需求的士兵,可以先购买“特约茶室”的茶票,相当于入场券,一张票大致10块钱。

买完票就可以选择服务对象,有特定挂照片的地方,选好对象后就可以去指定的房间进行消费。
地方不同,价格不同,服务时间也不同,有的地方只有10分钟,有的地方稍会长一些。
对于国军士兵而言,尤其是没有娶媳妇的小伙子,“特约茶室”几乎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在这里偶尔也会遇到喜欢的女子,就如同电影《军中乐园》里演的那样,但又能如何。
他们自己就是个穷光蛋,根本没有钱去改变。
别看只需要10块钱,也不是所有人能去的,尤其是后来工资一降再降的情况下。
没有钱的士兵怎么办?生理情绪得不到发泄,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事实也的确如此,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长期得不到感情的慰藉,承受着无尽的孤独和煎熬。
有些出现心里问题,有些熬不住触犯军纪,有些甚至铤而走险,在社会上滋事生非,走在大街上甚至会公然调戏良家妇女。

普通居民只能一个接着一个投诉,可又有什么用呢?客观环境得不到改善,问题也必然无法消除。
你以为女子的生活就好过吗?
军中乐园中的女子来源十分复杂,有的是为了钱一厢情愿,这还好,有一些女子则是被坑蒙拐骗来的。
从某个角度来说,“军中乐园”是一个盈利性机构,每一个侍应生都会有指标,意思就是每天接待多少客人。
为了完成任务必须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要是完不成,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她们没有任何的尊严可言,只是一个娱乐工具和赚钱的工具罢了,是一生无法抹去的黑暗回忆。
“军中乐园”这一政策,前前后后持续了40多年,也是不堪回首的40多年。

对于很多士兵而言,肉体上的欢愉只是一时的,排解的不过是生理的欲望,但精神上的空需却无法满足。
成家不仅仅是因为男欢女爱那点事,也是为了找一个知心人,在孤独和迷茫时有个倾诉的人。
很多人退守台湾的军人,在军队里熬到了四五十岁,退伍后没有娶妻、没有孩子,家里空唠唠的。
他们又无法回家,只能在陌生的土地上贫困生活,半生饱受冷遇。
台湾岛有一个“荣民之家”,居住在里面的老人被称为“荣民”,名字听上去怪好听,其实里面居住的都是孤苦无依的退伍军人。
在别人眼里,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歧视、羞辱的事情屡屡发生。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两岸开始慢慢实现三通,这些老人纷纷开始返乡探亲。
40多年已经过去,有些地方早已物是人非,有的人找到了亲人,有的人只能默默返回。
找到亲人的退伍老兵又能如何,当地早已没了他的落脚之处,探亲完毕依然要回去。

一桩桩一件件老兵返乡的故事,乍一看很感动、很让人高兴,但,这背后又何尝不是悲情、凄凉呢?
故土依然在,家乡却没了自己的家,徘徊良久、默然垂泪,看到的只是陌生人,感受到的也只是怅然若失而已。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额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