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4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三年平均增速。新设个体工商户394.9万户,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4.3%。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显示市场预期持续改善,企业投资信心有效提升。
一段时间内的经营主体新设立情况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新设立经营主体数量多、结构优化、势头强劲,表明宏观经济运行稳健,可以说,每新设一家经营主体都是投资者在对经济发展投下“信任票”。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向新向好,根本上源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庞大的市场规模及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数据看,一季度新设立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结构优。全国新设“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民营企业83.6万户,占同期新设民营企业总量的四成以上,同比增长1.4%。这表明,更多投资者选择把新质生产力作为创业赛道和起跑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了更多动能。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32.2万户、第二产业新设46.8万户、第三产业新设527.3万户,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要求。
创新特征明显是一季度新设立民营企业的显著标识。随着我国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已成为破局开路的利器。反映在新设立经营主体方面,数据显示,更多初创企业涌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人工智能、银发经济、民用航空、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争当创新主体,民营经济领域已成为创新的沃土。与已有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更多受外力推动不同,初创企业将事业起点放在创新赛道,更多是内生动力驱动的结果。这种变化反映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指引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创新环境得到更好改善,更多人愿意投身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创新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为更多人才、更多经营主体投身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支撑。
发展环境改善是催生更多经营主体的重要推动力量。前期出台的宏观政策和后续扩容加码的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推动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同时,随着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趋势向好。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了高位推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出了一批抓纲带目、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渥土壤。以民企融资为例,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全国工商联密集与国家层面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完善或深化合作机制,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和民营企业的广泛好评。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不断优化为经营主体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加速了新经营主体的设立。
从深层次看,经营主体活力充沛根本上源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经过多年“放管服”改革,我国前置审批大幅削减,在大多数创业者想进入的领域,制度性门槛大幅降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持续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朝着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持续迈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深层级上释放了改革红利,极大激发了广大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和发展活力。
投资当下,更是投资未来。对新设立经营主体而言,设立只是第一步,在未来发展之路上,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显身手,是一道现实考题。广大经营主体要观大势、识大局,以自身发展的成就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切实承担起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的历史使命。(记者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