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管突击访华,深夜会晤中方高层,违抗特朗普,对中国许下重诺

铭昌谈 2025-04-19 18:36:40

英伟达的老大黄仁勋,甩开特朗普的芯片禁令,匆匆飞到中国,敲开了中方高层的门。

就在特朗普对华芯片禁令收紧、英伟达市值狂泻1800亿的节骨眼上,他当场撂下重话:“英伟达离不开中国市场!”

这哪只是生意上的表态,分明是中美科技战里的一记猛拳。

他这趟冒险,到底图什么?他的算盘能成么?

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科技战越打越烈,芯片成了这场无声战争的焦点,美国挥舞制裁大棒,试图掐断中国AI发展的命脉。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再次加码,宣布对英伟达的H20芯片实施严格出口管制,每一颗芯片运往中国都得先申请许可证。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H20是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合规”芯片,本以为能绕过之前的限制,结果还是被美国政府盯上了。

这一招直接让英伟达亏大了,公司市值一夜蒸发超1800亿美元,相当于好几个小国家的GDP。

更要命的是,中国市场对英伟达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边角料,而是实打实的命根子。

2024年财报显示,中国贡献了英伟达全球营收的22%,其中数据中心芯片的销售占比高达65%。

简单说,中国的科技巨头们,比如腾讯、阿里、字节跳动,个个都是英伟达的大客户,但美国政府似乎铁了心要把这块蛋糕抢走。

出口管制不仅让英伟达的高端芯片对华销售清零,连H20这种“低配版”也岌岌可危。

这场科技战中,中国也没有坐等挨打,北京出台补贴政策,支持国产芯片发展,华为的昇腾芯片已经被视为英伟达的潜在替代品。

更别提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AI初创公司,像智谱AI、百川AI,个个都拿到了政府的大手笔支持。

这场科技战,表面上是芯片的争夺,实际上是AI霸权的较量,而英伟达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当口,英伟达的掌门人黄仁勋坐不住了。

日前,他时隔三个月再次飞到中国,深夜拜会中方高层。

这次拜访低调得像谍战片,连媒体都只捕捉到零星消息,可黄仁勋的姿态却一点不低调——他没穿那件标志性的黑色皮衣,而是换上了笔挺的西装。

在会晤中,黄仁勋没绕弯子,直截了当地抛出重磅承诺:英伟达将坚定服务中国市场,哪怕美国政府再怎么施压,中国这块宝地也绝不能丢。

这话听起来豪气,但细品却透着几分无奈,毕竟特朗普的出口管制已经让英伟达的生意伤筋动骨。

H20芯片的销售受限,直接导致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将损失55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把一整年的利润砍掉一大块。

黄仁勋这趟来中国,显然是带着任务来的,他得稳住中国那些大客户。

这些公司最近几年对H20芯片的需求暴增,尤其是像DeepSeek这样的AI初创公司,订单多到让英伟达的工厂都忙不过来。

可美国的新规让这些订单成了烫手山芋,英伟达甚至没来得及提前通知客户,就被美国商务部的新政策打了个措手不及。

黄仁勋亲自出马,就是要给中国客户吃颗定心丸,告诉他们:英伟达不会轻易撤出中国。

但这承诺背后,藏着更大的算盘。

如果英伟达彻底失去中国市场,分析师估计其股价可能会暴跌30%,这对一家市值几万亿美元的巨头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他这次访华,不仅是为了保住订单,更是为了让英伟达的技术继续在中国市场扎根,免得被国产芯片挤出局。

黄仁勋的表态,看似是大手一挥的豪言壮语,实则是在中美博弈的夹缝里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过去几年,他一直是个“两面派”的高手。

一边在公开场合喊着“技术无国界”,摆出一副全球化企业家的姿态;另一边却在美国国会面前信誓旦旦,保证绝不会把尖端技术卖给中国。

而随着中美关系恶化,这种平衡游戏玩得越来越难,特朗普政府的最新政策摆明了要把英伟达逼到墙角。

更糟的是,美国商务部还要求英伟达每次向中国出售芯片都得申请许可证,这流程漫长得像在故意拖时间,黄仁勋心里明白,时间拖得越久,中国的客户就越可能转向华为或其他国产芯片供应商。

如果英伟达真的退出中国,那些订单可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被华为、寒武纪这样的本土玩家接手。

黄仁勋的访华,其实也是一场战略突围,他得让中国客户相信,英伟达不会因为美国的压力就抛弃他们。

与此同时,他也得小心不触怒美国政府,毕竟英伟达的总部在加州,核心技术也在美国。

如果被贴上“通中”的标签,英伟达在美国的市场和政治处境会更加艰难,这种两头讨好的策略,注定让黄仁勋如履薄冰。

更深一层看,黄仁勋的行动还暴露了美国政策的一个软肋。

特朗普的出口管制虽然短期内能限制中国的AI发展,但长期来看却在逼迫美国企业自断臂膀。

英伟达的遭遇不是孤例,很多美国科技公司都在中美贸易战中苦不堪言。

黄仁勋的公开表态,某种程度上是对美国政策的一种“软反抗”,也反映了美国企业与政府在对华战略上的裂痕。

黄仁勋的访华,不只是英伟达的故事,也是中国科技崛起的一个缩影。

过去几年,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补贴数据中心电力到支持国产芯片采购,硬是把国内的AI生态盘活了。

而对英伟达来说,这既是威胁,也是机遇,黄仁勋之所以急着跑来中国,就是怕中国AI产业“去英伟达化”的速度太快。

如果中国真的实现了芯片自给自足,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根基就岌岌可危,但反过来,如果英伟达能继续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它的技术就有机会融入中国的AI生态,甚至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更广的视角看,黄仁勋的访华折射出全球化时代的撕裂。

跨国企业不得不在政治与市场之间寻找平衡,既要迎合大国的政策,又要追逐利润的最大化。

英伟达的困境,其实是所有全球化企业的缩影。

而中国,正在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和科技韧性,重新定义这场博弈的规则。

未来几年,中美科技战注定还会继续升级。但无论结果如何,中国AI产业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黄仁勋的“中国算盘”能不能打响,取决于中国科技自立的速度,也取决于美国政治的底线。

而对于全球科技行业来说,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或许会让所有人重新思考技术与市场的边界。

信息来源:

28 阅读:15898
评论列表
  • 2025-04-21 15:23

    想要🉐到中国市场!就必须是个独立国家先🈶机会在中国市场发展!知道吗英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