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1个好评掉了1万多粉,何同学这次哭晕!

楷瑞聊情好的很 2025-04-16 08:08:41

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下称何同学)直接拒绝网约车司机好评请求,直接回答“抱歉我不想打”,并称这是克服“讨好型人格”的锻炼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

话题在互联网引发热议,登上热搜第1名。

一夜间,何同学掉粉1万多。粉丝用何同学的句式留言:“抱歉我不想关注你”!

快递小哥,出租车/网络车司机、家政服务员等等,这些生活在底层的服务行业的劳动人民,是向服务对象要“好评”的主要人群。

一个“好评”,或者就是他们多提的几块钱业绩工资,是分配的更好干的一点活,是来自社会的鼓励坚持下去的点滴温暖~~某网约车平台数据显示,评分低于4.8分的司机,夜间接单量将锐减70%。这意味着一句“下次再说”,可能让司机少跑十单,让全家人的晚餐少一道菜。

何同学直接的拒绝,体现的是人性的薄冷和对这些底层劳动者的不在意。

图片来自网络

随手给个好评,累不着您!

凌晨两点加班后打车回家,手机屏幕弹出一条消息:“师傅,麻烦您给个五星好评哦~”,虽然早已睡眼朦胧,但大多数人还是会点了五颗星。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千万人身上重复上演。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同情同理心告诉我们,谁活者,都不易!

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是我们这个社会基本的温度。

何同学那句“锻炼真诚与勇气”的宣言,乍听颇有“觉醒者”风范。可细品之下,这何尝不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为何他拒绝这些底层劳动者的“好评”请求,无非就是这些人无职无权,可能下一次都不会用得上。

我们假设,向何同学要“好评”的是他们公司到工商部门注册时窗口服务人员,是到税务机关报税时窗口工作人员,以何同学的品行,还敢以“锻炼真诚和勇气”为由,不给吗?

把司机的求生本能当作自我修炼的垫脚石,将底层劳动者的困境异化为“情感勒索”,这种“向上跪舔向下傲慢”的双标逻辑,让千万网友怒斥其“何不食肉糜”。

更讽刺的是,何同学作为靠“一键三连”吃饭的头部博主,转头却对网约车司机摆出“高冷人设”。这像极了职场新人面对领导时唯唯诺诺,转身就对实习生大呼小叫的既视感。当拒绝好评被包装成“人格修炼”,我们看到的不是勇气,而是用道德优越感对弱势群体的二次伤害。

这种伤害,在现实中已经多次悲剧性地上演:在深圳,曾有司机因连续被差评,在车内吞下整瓶安眠药;在杭州,外卖骑手为求好评,跪地哭求顾客撤销差评。当“好评”与生计挂钩,这份“举手之劳”的分量,早已超出“情分”范畴。

这场争论的本质,是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共情困境。我们会在朋友圈为流浪猫捐款,却对深夜送餐的外卖员视而不见;我们为博主精心制作的视频一键三连,却对司机真诚的感谢冷眼相待。这种割裂,恰如《黑镜》中评分社会的缩影:我们习惯了用数据量化一切,却忘记了屏幕后都是活生生的人。

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暴露出一些当代年轻人最致命的认知缺陷——将自我感受凌驾于他人苦难之上。就像网友的辛辣评论:“你克服讨好型人格的试验品,是别人全家人的房贷车贷。”

给好评当然是个人的权利,但尊重他人从来不是单行道。当我们在抱怨“外卖越来越慢”时,可曾想过骑手可能刚被顾客投诉?当我们在挑剔“司机态度不好”时,是否知道对方的孩子正在医院等着缴费?

真正的共情,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设身处地的体谅。就像那位在暴雨天给骑手打伞的小姐姐,就像每次都会认真写好评的大学生。这些微小的善意,或许不会改变世界,却能让在寒冬中奔跑的人,感受到一丝温暖。

随手给个好评,累不着,相信友友们都会做的,包括您,对吗?

0 阅读:3

楷瑞聊情好的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