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再电汤恩伯时,是否已对汤恩伯动了杀心

李嘉佑啊 2025-04-02 16:28:40

《血战台儿庄》经典片段:“再电汤恩伯部,要他必须于4月6日拂晓前,以军团主力,向台儿庄之敌背后发起总攻,军令如山,军法无情,如不从命,贻误战机,当以抗命之罪,严惩不贷!”

当时,李宗仁已经十分愤怒,汤恩伯屡屡不听调令,李宗仁是否已对汤恩伯动了杀心?

【1.背景情况】

1938年3月,鬼子精锐部队逼近台儿庄地区,同年3月23日至4月7日,李宗仁作为战区司令,组织开展了台儿庄战役,并且大获全胜,打破了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是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正面战场击败鬼子精锐作战部队,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抗击鬼子的决心。

【2.台儿庄战役部署】

1938年,桂系领袖李宗仁将军,是台儿庄战役总指挥。

李宗仁的作战方针是:正面阻击+侧翼包抄。

1.孙连仲部(第2集团军,西北军主要力量)作为正面主力,坚守台儿庄阵地,吸引日军主力至台儿庄。

2.汤恩伯部(第20军团,中央军主要力量)作为机动部队,部署在台儿庄外围山区,等鬼子围攻台儿庄时从后侧攻击。

这样的安排十分稳妥,需要孙连仲和汤恩伯密切配合,才能将鬼子击溃。

【3.汤恩伯迟迟不听调遣】

台儿庄战役开始后,孙连仲部将鬼子吸引至台儿庄,顶住巨大压力和鬼子肉搏,整个第2集团军快打没了,反复和鬼子争夺台儿庄。

即便大部分台儿庄被鬼子占了,但孙连仲依然顶着压力,和鬼子反复争夺台儿庄。

此刻,需要汤恩伯从背后攻击鬼子,和孙连仲形成前后夹击态势,但李宗仁多次催促汤恩伯,汤恩伯迟迟未发兵攻击鬼子。

【4.汤恩伯按兵不动理由荒唐】

汤恩伯以“部队未集结完毕”“日军侧翼威胁未除”为由,未服从李宗仁军事指挥,一直拖延对鬼子发起攻击。

明眼人都能看到,汤恩伯是在保存实力,准备借鬼子的手,清除地方等非中央军力量,因此,汤恩伯一直推三阻四,不服从李宗仁调度。

【5.李宗仁最后怒吼】

汤恩伯接到电报后,才被迫开始安排兵力,从侧方痛击鬼子。最终,在大家齐心协力努力下,击溃了鬼子,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6.汤恩伯最后结果】

台儿庄战役后,蒋介石对汤恩伯予以嘉奖,认为汤恩伯“把握战机,完成包围”。

李宗仁公开指责汤恩伯,认为汤恩伯“拥兵自重,贻误战机”,导致孙连仲部损失70%。

汤恩伯敢这样违背李宗仁命令,主要原因是汤恩伯是中央军,孙连仲是西北军,汤恩伯确实想借鬼子的手,清除地方军事力量。

总之,当汤恩伯多次不停调遣的时候,李宗仁已经对汤恩伯动了杀心,如果汤恩伯没有从鬼子侧方发起攻击,李宗仁肯定不会放过汤恩伯。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