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血战长坂坡时,为何曹操麾下的一流猛将都集体沉默了呢?他们究竟在害怕什么?

长坂坡可谓赵云的封神之战,这一战,赵子龙单骑救主,于数万曹军中左冲右突,一口气连斩曹操五十四员战将,并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
然而奇怪的是,在这整个过程当中,曹营中的一流战将们,只有张郃1人追着赵云打,其他战将都不敢上场。
要问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因为赵云杀疯了势不可挡,俗话说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赵云当时心中只秉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战到何种程度都要把幼主阿斗送到刘备身边,于是我们就能看到类似这样的剽悍文字:
“赵云大喝一声,挺枪纵马,刺(淳于导)于马下。”
“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夏侯恩)”
“云插剑提枪,复杀入重围,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
“云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冲杀(寻觅)。”
“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 平过,血如涌泉,所到之处,威不可当。”
“赵云当下杀透重围,已离大阵,血满征袍。”
——(见《三国演义》第41回)
可以说当时的赵云于曹军中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曹操军中的悍将固然勇猛,但他们又不傻,面对如此神勇的赵云,谁敢上去和他硬碰硬,除非有绝对的把握。那么他们有吗?
就这么说吧,纵观曹军上将,武力值能达到赵云这个档次的只有许褚和典韦,但典韦早已过世,而许褚作为贴身保镖,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负责拱卫曹操的安全,在没有得到指示是不会离开曹操左右的。
就算是曹操让他上,他也不一定能打过赵云。
早在穰山之战,两人就交过手,第一次是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第二次,赵云已经赶了一夜的路,体力武力都不是满状态,然而却依然能替刘备挡住许褚李典于禁三人联手,最后还全身而退了,可见赵云战力之强,许褚想打赢他,我觉得不大可能。
至于夏侯兄弟、张辽徐晃等将与赵云相比,那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穰山之战中,与张郃齐名、身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被赵云一枪就终结掉了性命,
如今赵云又在数万大军中往来厮杀,如入无人之境,这份强大的武力怎能不让他们感到忌惮呢?
至于说张郃为何就敢上,主要是因为打卡上班打卡下班,要知道这个时候是他刚归顺曹操没多久,急需战功来证明自己的忠心,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赵云的对手,所以一直都不敢落单,只能跟随大部队追击赵云。
不想追着追着,赵云突然掉进了土坑,张郃本以为这次赵云必死,结果“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凭空一跃,驮着赵云跳出了土坑。

张郃看到这一场景都吓傻了,再也不敢去追了,而这一下所有曹营一流名将,也都有了“沉默不战”的绝佳借口,这也正是他们不敢出战的第二个原因。
因为赵子龙宛如神将,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身上还有神光护体,这种人物根本惹不起。
最后说这第三个原因,则是由于曹操下了一道不放冷箭,务必生擒赵云的军令。
也正是因为曹操的这道命令,给赵云加了一道护身不死符,致使手下的将士不敢对其痛下杀手。

本来拿下赵云就已经极具难度了,谁知曹操还往上设了这一道门槛。
在这种难上加难的情况下,曹操手下的一流猛将自然不会出战,且不说能不能打过,主要是他们还得顾忌赵云的生命安全,而且生擒赵云也绝非易事。
万一再碰上云大怒,那下场就会和那54员战将一样,死了就死了,不会有人歌颂他们生前的勇猛,只会把他们当作笑话。
想想韩德不就是说了一句老匹夫,结果云大怒,直接撕了他家一户口本,韩德之妻从此变成了五保户。
要说赵云这一生说过的最软的一句话,可能就是过当阳桥时的那一句“翼德助我”。
但这一句话绝不是在认怂,而是他想要张飞帮他一起打架,如果这个时候张飞敢应一句,放下阿斗,随我出战,那曹操麾下恐怕还得再死几十名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