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启他的第五趟巡游旅程。谁料途中,秦始皇突然生病,病情严重无法好转,最终在沙丘宫离世,那时他年仅49岁。
被称作千古一帝的他,在当时能享受顶级生活条件,却未能活过五十岁。实际上,这跟他的一个喜好脱不了干系。
这一爱好就是“追求长生不老”。
秦始皇寻求长生,跟后世帝王单纯求丹问药大不同。这背后复杂得很,各方面都对他产生影响。说起来,公子扶苏的死,也跟秦始皇追求长生这件事脱不了干系。
【秦始皇想“求长生”】
秦朝刚立,秦始皇满怀壮志跟身旁大臣讲,古时都有谥号,君王死后才给。可这是儿子评说父亲,不妥。往后别再用谥号,从他这儿起称始皇帝,接着二世、三世……一直到万世。
周朝,即便把春秋战国都算进去,也就存在了八百年,传了四十一世。可秦始皇呢,一心想着自家江山能传至千秋万代,这般野心,实在是昭然若揭。
除此之外,他满心期盼能像传说里的神仙那般长生不老。如此一来,他就能始终把控权力,他所建立的秦朝也能长久存续,永远屹立不倒。
于是,他派人四处找寻有奇特本领之人。不少渴望优厚报酬的术士,听闻消息后,纷纷赶到咸阳城,都想抓住这个机会试试运气。
但秦始皇可不傻,他对“求长生”上心,也多少有点了解。经过多轮挑选,最后仅有百来人能进宫为秦始皇效力,而真正受重用的人少之又少。
这些方士所用方法较为常规,基本就是“求仙”或“问药”这类。要知道,要是手段太离谱,秦始皇根本不会相信,所以他们也只能用些看似靠谱的法子。
啥叫“求仙”呢?就是去寻觅传说里仙人在哪。等寻到仙人,就央告仙人施展法力,好让秦始皇能长生不老,一直活下去。
所谓“问药”,就是跑到外面去寻觅那传说里的“长生不老药” ,听闻谁要是吃了这药,就能永远不死,一直活下去。
秦始皇那会儿,差遣韩终、侯公、石生等一帮人去寻觅“长生不老药”,还打发徐福乘船出海探寻仙人的下落,然而,这些找寻最后都没个结果。
秦始皇寻觅长生之法毫无进展,然而他这“求长生”之举,却不经意间引发了另外两件事。
首要任务,是对匈奴展开征伐。之所以将其列为首位,原因在于匈奴长期构成威胁。攻打匈奴,既能消除边患,也能彰显国力,对稳固政权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必须优先推进。
客观来讲,匈奴运气着实不佳。秦朝那时强盛无比,匈奴本就不敢主动冒犯。可谁能想到,即便如此,匈奴啥都没干,灾祸却无端降临。
有个做方士的卢生,出去找“长生不老药”没找到。为了能交差,还能接着从秦始皇那领钱,他带回来一堆抄录的书。这些书里有句话,说“灭秦的是胡” 。
秦始皇瞧见这书,感觉内容非同小可,连相关事情都能预见。他琢磨书中“胡”说的是胡人,也就是匈奴。随即派蒙恬带三十万大军去攻打匈奴。
秦军实力远超匈奴,匈奴根本招架不住,被秦军打得一败涂地。很快,黄河以南的大片区域,都被秦朝收入囊中。
秦始皇觉得不够,便命蒙恬去修长城,把先前六国的长城连一块儿。如此一来,哪怕匈奴又强盛起来,也用不着担忧了。
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件事,其实主要指“坑儒”,而非常被并提的“焚书坑儒”,因为“焚书”实则是与之不同的另一件事。
说起“焚书坑儒”,不少人会认为秦始皇残暴。其实单就“坑儒”而言,秦始皇并非罪魁祸首。别把这事儿一股脑都算他头上,“坑儒”背后另有隐情,不该全怪在秦始皇身上。
还是之前提到的卢生,他长期承担找寻“长生不老药”的事儿。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始终没找到,一点儿成果都没有。
秦朝律法严酷,他怕被秦始皇惩处。便常跟同样担忧的方士合计办法,商量间,他们对秦始皇心生不满,你一言我一语,讲了好多秦始皇的负面话语。
照他们讲,自己能耐特别大,秦始皇本应拿钱财供奉他们,哪还用得着让他们去寻觅“长生不老药”。实际上,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压根不信真有这玩意儿。
日子一长,他们愈发忐忑,最后打定主意要逃出咸阳城。可没成想,被守城的士兵给逮住了,直接被押到秦始皇跟前。
经此询问,才晓得这群人一直在背地里对秦始皇说三道四。秦始皇得知后,马上命有关部门彻查。这一查,情况可严重了,竟牵连出数百人,其中463人还是读书人。
为起到警示作用,秦始皇下旨把那些人活埋。这就是“坑儒”的来历。那些人,净干在背后讲皇帝坏话的事儿,落得这下场,可不就得怪他们自己嘛。
并且“坑儒”涉及人数不多,区区数百人而已。并非如后来人们所认为的那般,一下子就坑杀了成千上万人,其影响范围实际上相当有限。
总的来说,秦始皇一心“求长生”,花费了不少心思和精力。不过他行事有度,没让这事儿干扰朝廷运作和百姓日子,大家也就觉得这只是皇帝一项费钱的喜好而已。
【“求长生”与秦始皇死亡之间的关系】
无人能料到,这般小小的爱好,竟在无形中引发连锁反应,最终致使秦始皇命丧黄泉。谁都没预想到,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喜好,居然间接成为秦始皇死亡的诱因。
先讲一点,秦始皇“求仙问药”持续了几十年,期间那些方士不可能一直没动静,怎么着隔段时间也得找点东西,好应付应付秦始皇啊。
要是找不到“长生不老药”,那呈上些能让人延年益寿的丹药,想来也没什么不妥吧?
就说那卢生,他对秦始皇的责罚怕得不行。为了过关,他会咋做呢?肯定是时不时给秦始皇送些“宝贝”,像能预知未来的“怪书”,又或是让人延年益寿的丹药之类的。
古代人热衷于炼丹,那时的方士为秦始皇炼出些金属块状物,这在当时的情境下,是挺合乎情理的。
吃了这般物件,秦始皇想要长命百岁实在不易。这般食物,从各方面看,都难以助力秦始皇达成长寿的目标,在那种条件下,他长寿的期望恐难实现。
再者,那些方士一顿糊弄,让秦始皇频繁外出巡游,这大大加重了他身体的负担。每次出巡都耗费精力,长此以往,身体承受不住。
这次要说的方士,还是卢生。真无奈,咋啥事儿都少不了他。感觉不管啥场合,都能看见他掺和,每次提到他,都让人忍不住疑惑,怎么老是他呢。
卢生想给自己找不着仙人开脱,就跟秦始皇讲:“我一直找仙人,可咋都找不着,是恶鬼捣乱。您是皇上,身上的帝王之气能赶跑恶鬼。恶鬼没了,仙人就现身。所以您得经常出去巡游,把恶鬼驱散。”
秦始皇这么做之后,便开启了数次外出巡游。他依照相应做法,使得自己有机会踏上一次次出巡之旅,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国家各处情况。
秦始皇这位帝王极为勤政,哪怕在外巡游,也不耽误他按既定的时间和数量,去处理堆积如山的奏章,对政务始终毫不懈怠。
当时虽说纸张已有,可制作成本特别高,产量又少得可怜。所以,用来写奏章的依旧是竹简。
秦始皇那会儿,一份奏章重达好几斤,他每天得处理成百斤奏章。如此大量沉重的奏章,对他体力消耗极大,这活儿可真不轻松。
那时候出巡可遭罪了,路颠得很,马车里不像现在沙发那么舒服。冬天冷风飕飕,夏天热得要命,跟宫里比差远了。宫里冬天靠一堆火炉取暖,夏天靠一堆冰块降温,马车上哪能用这些。
所以说,每次外出巡视,对秦始皇的身体而言实则是种考验。也正因如此,秦始皇在出巡路上身体扛不住,一下子病倒,最后因病去世。
秦始皇四处出巡,又长期服用丹药,这双重折腾让他身体破败不堪。要说他离世,“追求长生不老”就算不是直接诱因,起码也是间接导致他死亡的关键因素。
【公子扶苏之死】
还有,秦始皇一心追求长生不老,这一行为在无形中致使公子扶苏丢了性命。
没错,又是那卢生跟秦始皇说,仙人一直不露面,是嫌凡人俗眼。所以陛下别让人知道自己去哪儿,悄悄出去找仙人,如此这般,才有点机会寻到仙人的踪迹。
他这仙人身份是咋回事?居然还跟普通人似的,有社交恐惧症,见人就发怵、怕生,完全不像仙人该有的样子。
总之,秦始皇听信那套说辞,当真费尽心思隐匿自身行踪。除了上朝时段,大臣们平日极难见到秦始皇,他把自己的行止隐藏得相当严实。
秦始皇让人把咸阳城周边200里范围内的270座宫殿,以长廊和甬道相互连通,他自己每天都会换个宫殿居住。
曾有一回,秦始皇在寝宫瞧见丞相的车队,心里觉着丞相这车队排场大得很。没想到,他身旁一个侍从把这事儿透露给了丞相。丞相得知后,赶忙削减了随行人员数量。
秦始皇察觉有人泄密,二话不说,把知晓自己行踪的身边人全杀了。打那以后,只有寥寥几个宦官能近身,其他人都没了接触他的机会。
秦始皇一死,赵高为啥能轻松拦住大臣不让见他,还能冒用秦始皇的名义下旨,把公子扶苏给赐死了呢?原因就在这儿。
大臣们想要见到秦始皇,那可太难了,哪怕只是靠近他身边一点儿,都不是件容易事儿。想和秦始皇碰面,这几乎是不可能达成的。
这一切都源于“求长生”。换个说法,要是秦始皇没一门心思“求长生”,就不会出现“沙丘之谋”,公子扶苏或许就能保住性命,不会丢了身家性命。
就算秦始皇没留下遗诏,公子扶苏身为头号皇位接班人,继位本就顺理成章。如此一来,秦朝虽说难传万世,传个几十世应不成问题。如此,刘邦、项羽便难有作为,汉朝也就不会出现。
爱好这东西,得看是啥。有爱好本是好事,可像“求长生”这类就不行。瞧瞧秦始皇,为了这爱好,自己折进去不说,还连累儿子,那万世基业也没了,实在划不来。
我特好奇那个哪都能出现的卢生,他究竟啥来头?咋啥事都有他掺和?要是你清楚,务必跟我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