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扶汐染
编辑|扶汐染
前言
这几天关于小米SU7车祸事件在网上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关于究竟是驾驶人的问题和车子本身的讨论也从不间断。
随着遇难女生男友和母亲的爆料,人们也发现了更多的真相。
然而,就在人们等待这件事情的最终处理结果时,那人晚上砸玻璃救人的司机站出来发声了。
原来事情真不没有人们想的那么简单。
根据救人司机的描述,当时他在现场只看到了烟没有看到明火。
也就是这辆汽车在发生事故后并不是第一时间就自燃了,不然这位司机也不敢靠近啊。
而且他还表示,自己在救人期间确实从外面打不开车门,因为很烫。
为了救人他只能选择最原始的方法,砸玻璃救人。
但是火没有烧到后面,只不过车里全都是烟,被他救出来的女生当时就已经不清醒了。
救人大哥的描述和当初遇难女生家属的说辞可就不一样了。
事故发生后,女生家属就一口咬定车子出事故后就发生了燃爆情况。
从事情发生到女生被救,期间总共耗费了一个多小时,错失了最佳黄金救人时间。
在家属看来,这就是该品牌汽车的问题,身为家属他们觉得小米必须给一个说法。
也是在家属的爆料中网友们才知道,原来驾驶这辆汽车的女生是瞒着家人。
说是坐高铁去考公的,其实是自驾开车前往的,事故发生前家属也完全不知情。
暂且不说女生隐瞒家里独自驾车在高速上前往考试,这件事情发生后家属很难过。
便在社交平台上纷纷发文求真相,想要小米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根据事件梳理线来看,女孩母亲表示她们是在3月29号晚上出发去安徽参加考试。
不过从当地公布的考公时间点来看,考试时间是在3月29日当天。
而且从女生母亲的话语中能够看出,可能事前女生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但是母亲不同意。
所以她才会骗母亲坐高铁,再次征求母亲的同意。
由此可见,或许事业考编这件事情也可能是女孩骗母亲的,她不一定是在说谎。
现在这件事情还有一个疑点就是驾驶车辆归属人的问题。
最初,女生家属表示这辆汽车是自己送女孩的成年人礼物。
可是相关部门查询到这辆车的车主名字不是女孩后,又改了口风。
说是女孩男朋友送给自己女儿的。
至于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很有可能和赔偿问题有关系。
对此,有网友很不客气的在网上公然质问了该女孩的母亲,言辞犀利。
而女孩母亲的回答也很极端,看不出来是刚刚失去女儿的悲痛,只能看到愤怒。
除此之外,关于车祸的时间问题人们也很是疑惑。
从主驾女孩男友曝光的聊天记录来看,事发前两人一直在保持联系。
不过有一点很有疑惑,女生在回答过还有100分钟抵达目的地后。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中男友都没有再回复过她,也是在这之前车子智驾系统曾提醒女孩危险驾驶。
并发出“请手握方向盘”的警告。
时间线再往前推,22:28分 的时候,车辆就已经发生预警提醒,发出分心警报。
期间也能够看到车辆的智驾系统一直在提醒。
直到事故发生的前两秒才转变成人为介入,驾驶汽车,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小米致电车主,也就是主驾女孩的男朋友,得知车辆出事后男生才开始再次联系女生。
可一直都没有联系上女生,或许在车祸发生后,女生已经不清醒,或已进入了昏迷状态。
这件事情发生后在网上的热度一直都居高不下,无论是雷军还是小米都成为众矢之的。
尤其是这次遇难的是三位二十出头的女生,花一般的年纪就离开,实在惋惜。
遇难者的求真相帖子也让人看着心痛不已,没想到随着时间的不断发酵。
这件事情迎来了大反转。
遇难女生母亲微博求真相的微博已经全部清空。
只能看见早年发布的一些关于食谱的动态,关于女孩的信息是完全看不见了。
就连事发前晒女孩的生活照片也都随之不见。
一起删除的还有前两天在网上对女孩深情告白的男友,也将这条动态给删除了。
更有趣的是,女孩母亲还微博评论区设置了,已经无法进行评论了。
和前几天一副小米不给个说法就不罢休的态度截然相反,安静的有点异常。
看到这样的情况网友们再一次展开大胆想象,猜测是不是和小米把赔偿价格谈好了。
但也有部分网友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关于这件事情的交通警报还没公告出来。
也无法断定这件事情就一定是小米的责任,小米身为一个国产品牌的“领头羊”。
断然不会在责任没有划分清楚之前,就偷偷摸摸的认罪和塞钱。
唯一能确定的是,现在小米成立的调查组和遇难者家属已经成功会面。
或许不久后就会有新的证据出现,警方也应该快要发布最终判定了。
不过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或许这件事情很快就要迎来尾声了。
同济教授发声
虽说女孩的母亲已经将相关微博都清空了,但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她之前发的录音还依旧存在,不难看出面对女孩的离去,她内心最疑惑的事情为什么会自燃,为什么没有自动报警?
同样有这种疑惑的还有身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教授。
他提问小米车2秒的预警能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在高时速的情况下,仅两秒的提醒或许常人根本无法立马反应过来。
在他看来,最起码应该像欧盟的L3一样,至少提前10秒预警,让人们有一个充足的心理准备,回归正常驾驶状态。
毕竟预警时间越长,留给人们反应的时间就会越多,这才是最合理的设计。
还有一位网友也曾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不难看出这位网友的说法很中立。
将智驾的利弊全部都分析了出来,并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由此可见,人们在复杂环境中还是靠自己才最可靠。
即便是99次的成功,但是一次失败对个人来说就是百分百的损害。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5.4.3
潮新闻2025.4.2
观察者网2025.4.1——《SU7高速事故遇难者家属回应质疑:女儿有两年多驾龄,曾有过路司机破窗救人》
潮新闻:2025.4.2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