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贤哲们的精神

顺马石头 2024-03-04 05:25:10

儒家推崇君子理念,认为只有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社会秩序才能变好。今天我们看儒学前辈们的文章,与我们倡导的信仰很相似,目的都是维护社会秩序。实际上,当人们的信仰虔诚、遵行经训、克制欲望,道德修养自然就会好起来。很多人都知道古人曾经以儒释伊,却忽视了知识都是来自造物主的这个道理。

王守仁写过一首诗: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每次读这首诗,我都能想起李佩伦先生的“以文化救族,以信仰救心”这句名言。这首诗中的“良知”,与“信仰”的意思很接近。良知是一个人内心的“是非律”,是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也是一切道德伦理的基石。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重视敬天守礼,重视盈虚,重视人伦,谓之大道。由此可见,古代的老先生们虽然没有接到造物主的启示,但他们却被赐予了思考能力。比如当他们看到水盈则溢,月满则亏时,便悟出了人上到了顶点就会往下坠落的道理。所以,正道不是哪个人的,凡是愿意参悟的人,都有获得恩赐的机会。

诚然,今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能照搬古人的理论和学说,因为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而是应该学习贤哲们的探索精神。当我们遵循天启经典的教诲,克己复礼,就会成为蒙受造物主喜悦的“君子”。仁慈主说:“在你之前,我只派遣过我所启示的一些人。如果你们不知道,你们就去问那些有学问的人。”(16:43)

文/马石头,图/马志雄

0 阅读:3

顺马石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