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名贾化,字时飞,又名贾雨村。是红楼梦小说的提领人物,出场不多,但小说情节自他始,贾府命运自他终,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着墨不多,故需要对他的信息深挖细琢,才能找到他的原型。
贾雨村出身没落的仕宦人家,是个读书人,相貌却是帝王英武之貌,湖州人士,先后两次仕途,分别得到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帮助,攀上贾府后,一路青云,做到大司马,其后和忠顺王府合伙,忘恩负义的参倒贾府,致使贾府被抄家,大厦呼喇倾倒。续书中,贾雨村和薛宝钗结为夫妻,被贬到东北寒冷之地而死。
贾府原型指明朝,直接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贾雨村即李自成,这是直线思维,还需要论证。
从大的人生轨迹看,贾雨村和李自成是相符的:贾雨村根基破落,家族人口凋零,对应李自成祖上李元昊是西夏国皇帝,居处的龙兴风水屡屡被各朝各代破坏,家乡陕秦之地严重天灾,人口减少;寄居葫芦庙,得到甄士隐赞助,对应李自成参加起义前的生活;第一次做官到被上司参倒,对应崇祯二年到崇祯七年,李自成在起义军里的并不显眼的生活;罢官回家,游历各处,对应崇祯七年到崇祯十一年,高迎祥死后,李自成少胜多败的经历;得到林如海荐书,融进贾府,做官如鱼得水,对应崇祯十一年以后,再出商洛山,节节胜利;葫芦僧判葫芦案,对应李自成得到李信(即李岩)、宋献策的襄助;贾雨村帮贾赦抢夺石呆子画扇,对应李岩之死;参倒抄家贾府,对应攻破北京城。
先看名字
贾雨村为什么要被安排姓“贾”?看整部小说,贾雨村的贾姓与贾府的贾姓虽然相同,但没太多作用,贾雨村也没有家族背景,换一个姓并不影响贾雨村的命运。有蹊跷就有另外的用意。看看甲骨文的“贾”字:最早的贾字没有“贝”字,是和“宁”字同字,宁读音zhu,不是甯、寧、寜、寕这些大写字,而是原字形“宁”字,储藏货物的意思。古本红楼里的”宁国府“中有的就是“宁”字,不是大写,有些版本为了避讳(宁念zhu,音同朱),写成“宇”字,说明抄录者都知道“宁”字的字形和用意,即红楼讲的是朱家明朝,需要避文字狱。宁国府即朱国府,贾府即朱府。贾字同宁字,最早是念gu,商贾的贾,易货为商,居货为贾。
我们知道,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谷雨祭仓颉以纪念‘字成’,‘字成’谐音‘自成’,谷雨村即指“字成”之地的商洛山,贾雨村指商洛山起事的李自成;李自成与明朝的矛盾小于清与明的矛盾,即谷雨气小于清明节;李自成起义在清与明开战之后,即谷雨紧跟在清明之后;清明节包含谷雨气,即在清与明整个矛盾进程中,李自成的故事发生在其中,随着清明斗争的结束而结束。
“仓颉谷雨字成”的所在地是商洛山,也是李自成的起事之地和八进八出的福地。
贾化的“化”,拆开是“七人”,正好与李自成在崇祯11年兵败商洛山时仅剩七人相符合,这次兵败商洛山是李自成的重大转折,此后,便是青云直上,一路顺风,即“时飞”。
贾雨村三字又有李自成起义三个重要节点的地名暗藏其中:“贾”即商,指商洛山;“雨”即禹,指禹州;“邨(村的古字)”即郏(jia),郏县,都是李自成战斗的几个重要转折点。
再看相貌
贾雨村的相貌在甄士隐丫鬟娇杏“看了一眼又回头两次时”有描写:肩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目、直鼻权腮。这是武将权臣甚至帝王的标准相貌,难怪脂砚斋直接批语:此为王莽曹操之相。说明贾雨村的原型是和王莽曹操同类的时代枭雄。凑巧的是,李自成的最佳搭档罗汝才就叫“曹操”,那么,贾雨村就是王莽类的篡汉枭雄。小说在贾雨村阐述自己的“气论”时,说了二十几个古人名字,就有王莽曹操,这些人都应该在小说里有对应,并影射当时明朝的一些大人物,贾雨村就是王莽似的李自成。这样也就呼应了薛宝钗嫁贾雨村的伏笔,因为都是同类蟒蛇,与“钗在奁里待时飞”呼应契合。
再看早期经历
贾雨村湖州人,仕宦人家,寄居甄士隐家,隔壁葫芦庙。甄士隐识才,赞助贾雨村进考而得官,因不懂官场规则,加上自己“贪酷舞弊”,而被上司参倒,回家游历四方,生病在林如海处任林黛玉启蒙老师,得到林如海荐书,融入贾府。甄家因为葫芦庙“炸贡”失火,烧了自己家,没办法投奔岳父封肃,受到白眼,看破红尘出家,后贾雨村得志,第一次做官时,回来找丫鬟娇杏成亲。
李自成是西夏李元昊后代,胡人,家世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他家道破落,在驿站喂马,因老婆偷人而杀奸夫淫妇,参加起义;日本材料显示,李自成是读书人,因帮助乡亲说清减税,被县衙关,后被放,而参加起义。主流观点明显是明清文人丑化李自成,根据李自成留下的多篇诗文看,李自成是读书人。李自成自崇祯二年参加起义,并不起眼,在崇祯七年开始崭露头角,崇祯十年被明军追杀,至十一年,只剩七人躲进商洛山,大病休养一年,崇祯十二年如开了天眼,流寇变成了正规军,吸纳了李信、宋献策、牛金星等有政治眼光的人,部队越来越壮大,并多次在中原与明军决战,两战洛阳、三攻开封,再战汝州,两战郏县成决定性胜利,崇祯十五年在西安登基,转战陕西,直插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贾雨村是湖州人,对应李自成来自“葫芦之乡”米脂,属于胡人后代;仕宦人家对应祖上是帝王,身世有相同。
这里有个许州甄家寨流传的故事:明末时,赋税极重,先有“辽税”,后加“剿税”“炼税”,都是额外征收的,民不聊生,恰逢小冰河气候,陕秦之地最先旱灾,紧接十几年的旱涝蝗虫灾害不断,出现饿死人、吃死人、吃活婴、吃石头的悲剧,官府还在强征暴敛,老百姓没有活路。李自成去县衙说情,要求赈灾,县令姓甄,名字不详,先关了李自成,后细想李自成的话“无民哪有官”,加上现实中灾民酝酿的起义火星,于是他编了一个梦,说李自成是一条龙,杀不得,在放了李自成后,自己也罢官回老家许州,李自成后来打仗到了许州甄家寨,亲自下马拜访甄老先生,感谢当时的识才不杀之恩。甄家寨现在还留有李自成的饮马池。
这个故事和贾雨村寄居甄家,得赞助中进士娶娇杏的情节就很吻合了。“炸贡”引起葫芦庙起火指沉重的赋税征收引爆陕秦一带起义;烧了甄家指甄姓县令罢官;投奔岳父封肃,指甄姓县令回到老家许州,许州即许昌,明时归开封所属,即“封肃(开封所属)”;贾雨村第一次当官后到封肃家娶娇杏,指初露头角时侥幸在河南打了几次胜仗时,去看望了甄家寨。
前面说过,香菱指辽东战场。这阶段叫甄英莲,流落中原,甄英莲三字指开封、郏县一代中原战场。郏县古代是颍川,开封又叫莲城,即“颍莲”,谐音“英莲”,甄英莲被拐多地指中原、江南多地沦为战场。在葫芦僧判葫芦案中,葫芦僧指葫芦之乡来的李自成,贾雨村不顾甄英莲死活,指李自成在崇祯十二年后在攻打开封时不顾开封人(英莲人)的死活,掘水淹城,造成大批百姓死亡。甄英莲后来被薛家带去北方,改名香菱,此女所指也就换到辽东战场。“香菱”指半红半青的菱角,菱角指北方黑龙的触角。
贾雨村在林黛玉家做启蒙老师时,和冷子兴谈贾府,冷子兴即论子姓,子姓指商朝,冷子兴是古董商,即深谙商制。明朝是商朝的复制,懂商制就是懂明制,他们的谈论贾府,指李自成在商洛山积蓄力量时,归祖“商洛三圣”,研究对手明朝。商洛山对于李自成来说,是个福地,八进八出,是李自成的起事之地。商洛山自古神奇,是仓颉、尧的故乡,又是丹朱、周文王的流放地,是“字成”的地方,又是“商朝落山”的地方。
贾雨村做林黛玉启蒙老师,一年后贾敏死,林如海衰,指李自成流窜江南作战时,处于崇祯后期,东林党开始研究李自成。做甄宝玉老师,但甄宝玉对读书没兴趣,指郑家势力抵制李自成义军,没有重视义军流寇。林如海给了贾雨村荐书,从此贾雨村如鱼得水,青云直上,指东林党参倒了阉党人曹文诏和儿子曹变蛟,文诏即荐书,变蛟即成为蛟龙。曹文诏和曹变蛟作战厉害,是李自成的克星,和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等一起把李自成打得几乎覆没,只剩七人逃进商洛山。此时东林党参倒曹家,等于帮了李自成大忙,荐书给了贾政,指李自成从此注重并走上政治这条路。也就是崇祯十二年,李自成再出商洛山,如蛟龙入海,进退自如,开始逐鹿中原。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