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第四城之争!金华正式加入,绍兴嘉兴机会最大

城市迈向新时代 2025-04-04 04:42:09

浙江省内部,杭州、宁波、温州长期占据前三的位置,而第四城的竞争则呈现出多城角力的复杂局面。

结合GDP总量、地理区位、政策优势及产业发展潜力等多维度分析,绍兴、嘉兴、金华等城市均展现出争夺“浙江第四城”的潜力。

但综合来看,绍兴和嘉兴的竞争尤为激烈,两者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而金华则凭借产业优势紧随其后。

从GDP总量来看,尽管绍兴当前总量略高,但嘉兴的追赶势头明显。例如,嘉兴提出到2025年GDP目标为9000亿元,短期内计划反超绍兴成为浙江第四大经济城市。

这种目标的设定,既依托于嘉兴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区位优势,也得益于其近年来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例如,嘉兴依托杭州湾北岸的临港产业带,吸引了中芯国际、比亚迪等重大项目落地,同时通过沪嘉城际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形成“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效应。

相比之下,绍兴的竞争优势则体现在杭甬两大核心城市之间的“夹缝优势”和产业转型的成效上。

作为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交汇点,绍兴通过“杭绍甬一体化”战略,承接了两大核心城市的产业外溢资源。例如,杭绍城际铁路和地铁1号线的贯通,使绍兴与杭州实现同城化通勤,加速了人才与资本的流动。

产业方面,绍兴在传统纺织、化工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2024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已达70%,中芯国际绍兴项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等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巩固了其产业升级的成果。

金华则凭借“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全球影响力,在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中占据独特地位。2024年,金华进出口总额达8794.9亿元,同比增长14.3%,超过杭州和天津跻身全国前十,其中义乌贡献了约80%的份额。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使金华成为浙江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点。然而,金华的经济总量明显落后于绍兴和嘉兴,且其人口增量虽在2024年跃居全省第四,但主要依赖义乌单极拉动,区域发展均衡性较弱。

从政策与区位视角看,嘉兴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嘉兴被赋予“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定位,其临沪临杭的区位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进一步凸显。

例如,嘉兴南湖高新区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联动、平湖与上海金山区的产业协作,均显示出政策红利的释放。

反观绍兴,尽管杭甬一体化政策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其“夹缝”位置也可能导致资源被两大核心城市虹吸的风险。例如,绍兴的高端人才更倾向于流向杭州或宁波,尽管近年来通过“人才新政”吸引了一批增量,但人才留存率仍面临挑战。

未来趋势上,第四城的竞争或将演变为绍兴与嘉兴的“双城记”。

绍兴若能在杭甬联动中深化产业链协同,并加速新兴产业规模化,有望巩固其当前的经济地位。而嘉兴若能依托上海辐射效应,在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并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跨区域合作,则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此外,金华若能推动义乌从“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向“全球供应链枢纽”升级,并加强市域内产业协同,亦有机会缩小与前列城市的差距。

2 阅读:589

城市迈向新时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