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苏一说了,作者,苏一,考研政治,精简背诵版笔记带头人!带你花最少时间,拿最多分数! 大家好,我是希望大家都有美好未来的苏一。 相信很多朋友考研的目的都是去一个更好的平台,用学历找一个更好的工作。 但是,事实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和顺利吗? 老苏自己是双一流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鉴于老苏计划把余生都奉献给考研政治教育事业,所以不具有参考性哈。 今天,老苏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终于友情(请吃了10包辣条那种)邀请到了苏一的表妹苏三(Susan),某211双一流财经大学金融学硕,来谈一谈Ta们金融行业的真实求职情况。 Q1:表妹,介绍一下你的情况吧 S:我本科是江浙沪某所双非院校,虽然是双非, 但是地区认可度很高,高考收分也特别高。 本科期间太佛系了,没有什么科研成果或者大赛成绩,因为觉得双非不甘心,大三下开始准备考研,一战成硕,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到现在学校的金融学院。 Q2:金融行业在大家眼里就是一种出入高档写字楼、西装革履、年薪百万的行业啊,那么你们的求职方向一般是什么呢? S:给大家甩一张网络上的金融子行业占比图。
虽然具体数据可能近几年有所变化,但是大方向差不多。 至于那种年薪百万,完全是误解啊! 我最讨厌听到“平均”这个词了,像一些很厉害的基金经理确实年入百万千万的,和普通人一平均,年薪百万就这么来了。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底层“金融民工”罢了,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为了打工还花呗欠下的巨款,凌晨三点还在看研报。 Q3:你们是怎么确定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的? S:我觉得本科的话其实金融这个行业太宽泛了,没有专门去精通哪一块,到硕士会分方向,有的导师会带你做那个方向的研究, 比如大数据、风险管理、资管,像我导师就是散养,也没带着做啥科研 但是我觉得学术和实际差距真的非常大,理论的东西搞的再多,实际操作还是不会呀 所以就得多实习、多试错,才能发现你喜欢、适合干什么。 不过嘛,说得倒是好听,年轻人要多尝试,实际上哪里有这么多机会给你尝试。 我的大多数朋友硕士阶段都是直奔行业研究、券商的实习去的。 其实实际上,很少有机会能去讲究个人发展的,你喜欢什么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想搞钱,都往热门的地方去挤,考研一样,求职也一样。
Q4:求职当中有没有遇上什么困境? S:哈哈哈我觉得所到之处都是困境啊。 去年一个疫情,直接打成“最难秋招季”。 我看到我参加秋招的朋友们,因为学校封闭管理的原因,只能每天跑另一个校区参加秋招,一大早听宣讲会到晚上,听完有意向就得参加现场一面,有的单位一面完了还有二三面,然后再笔试。 不仅要参加当场宣讲会,还要参加网上面试,我有朋友参加当面宣讲会的当天直接在校区旁边开房(别想歪,就是单纯开房)参加网上面试,就这样两头跑了大概快两个月吧。 我有一个同学本科是某211综合类大学,她和我说,投了她们那个地区的招聘要求是“本科及以上”的银行,甚至都看不上她。 求职时遇到一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老乡,0offer。 更离谱的是,男同学就是比女同学更占优势。 参加秋招的同学跟我说,某家规模挺大的证券公司在求职者是女性时就百般刁难,是男同学的话基本没有太多障碍就录用了。 还有,收到offer就真的是万事大吉了? 很多公司坏得很,所谓offer只是一个实习offer,这就意味着,到来年春招的时候,如果它们对你不满意/在春招找到了更好的求职者,你就会被无情抛弃。。。 这样的话,你在那个时间段就非常尴尬了。 我还有一个同学,家乡是辽宁的,去年春季在上海找了一家五百强实习,本来打算求职留在学校所在城市,但求职无果, 随后又跑了上海、辽宁、重庆、广州求职,机票钱花了很多不说,还没有找到心仪/适合的工作,最惨的一次是从上海飞广州, 结果上海有新增新冠病例,凌晨落地健康码变红了,第二天一早面试,hr说我们不接受上海来的求职者,请回吧。
政策性银行也是,听说我们学校的硕士学历都过不掉国家开发银行简历筛选这关,直接把路给堵死。 往年各大银行都是作为秋招中的备胎选择,投银行只是为了保底。 结果今年,大家都往银行上扑。一般人真的不想去银行啊,进去就是坐柜,那种折磨,硕士真受不了。 其实金融行业真的没大家想的来钱那么多,工作高大上,那只是少数人, 我老师说:一般学金融这类,家里没后台的,大部分都去做销售了,还有一部分就是会技术(会计、风控之类)的人。 销售伶牙俐齿那不用说,社交能力不行的那简直是噩梦。 会计就是一定有饭吃,但你想混得好,不但要努力,偶尔还得信命… 大家可能觉得我说的是后疫情时代的特殊情况,但其实已经衰退了好几年了。 “金融热”是有过,但涌入的人太多了,不管适不适合的。 厉害的人也太多了,就像考研一样,越来越卷,考个400分好像已经是标配了 我们业内也是啊,进比较好的券商条件已经非常苛刻了,光是券商的实习,就要求你会至少一门编程软件,最好数理+金融复合背景,985/海外重点大学在读硕士,通过CPA、CFA、法考。 然而进去可能做的是最简单的打杂工作,接触不到核心。 我还认识在北京某研究生实习的同学,问她在高大上的研究所实习怎么样,她说:“就那样吧,很愚蠢的工作。我们研究所的报告都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
Q5:你的求职怎么样呢?既然求职这么难,有没有考虑再读个博呢? S:对方拒绝了您的通话请求。 好的,天被我聊死了。 今天发的文章可能比较沉重,但是这些绝不是愚人节的玩笑,都是真人真事的经历。 在经济增速放缓、西方世界频频找茬的大环境下,卷是必然,而且是非常难解的世界问题,不仅仅是热门专业,别的专业可能也逃不过。 每个人都在吐槽自己的专业。 真的不喜欢自己行业就下决心转,但是世界上真的没有一个行业就业机会多各方面又比较完美。 即便你进去了,也会更加羡慕更完美的人和他的职业。 认真认清自己和社会行业大致情况。别被别人忽悠。
商科已经彻底过气了呀,就业面很广,但工资已经远落后于it了,只有头部学校能维持体面了。ps,证书<学历<实习<学校<人脉,不要本末倒置。
家里没资源的学金融?去做柜员就阿弥陀佛了!
985的话厦大或南开以上,211的话两财一贸,别的学校不建议学经管类专业。
金融就是个天坑专业
就计算机还行,能吃几年青春饭,其他专业只有1%的能挣钱,其他99%的一个月不超过5000。
说实话本土的这些一干学校,走出国门根本没人认可和认识,就自我觉得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