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熄火?"乘联会崔东树一条动态炸出行业底牌!2025年一季度乘用车市场数据曝光,降价车型数量腰斩,但均价跌幅却创下新高。一边是车企喊出"促销降温",一边是混合动力车直接降价2.5万,这波操作到底藏着什么猫腻?当降价潮从"大锅饭"变成"精准狙击",消费者该不该趁机捡漏?

崔东树甩出的数据够狠:3月混合动力车降价力度高达15.2%,相当于每台车砍掉2.5万。这比纯电车的9.1%、增程车的10.5%凶猛得多。更吊诡的是,混动车型均价14万元,比纯电(17.6万)、增程(20.4万)门槛更低,这摆明要抢燃油车地盘!
燃油车看似只降5.5%,但别忘了它们均价才13.2万,0.78万真金白银的让利,对工薪族杀伤力够猛。车企这招"燃油守塔,混动冲锋"的打法,硬生生把价格战玩成了"田忌赛马"。

对比去年3月51款车集体跳水,今年23款降价看似收敛,实则暗藏玄机。某新势力销售私下吐槽:"现在谁还玩全场五折?都是拿爆款当诱饵!"就像钓鱼只撒精品饵料,车企集中火力在混动和增程赛道,既保利润又抢份额。
数据印证这点:纯电、插混、增程式均价全站上17万+高位,唯独燃油车死守13万防线。这分明是逼着消费者加钱升级——要么咬牙上新能源,要么捡漏清仓燃油车,套路深得很!

崔东树判断"促销力度保持强劲",但业内人士嗅到危险信号。去年混动车毛利率普遍超20%,今年敢砍15%说明车企弹药充足。可对比3月纯电车降价1.75万、插混仅降0.9万,技术路线博弈已白热化。
更狠的是增程式,均价超20万还敢降10.5%,摆明要洗牌30万内市场。现在的问题是:当特斯拉带头取消"季度末冲量",这波降价还能坚挺多久?某主机厂高管透露:"六月新电池量产,现在不清库存等着亏本?"

降价潮从"雨露均沾"到"重点突破",暴露车企的生存焦虑。混动车敢当价格屠夫,燃油车死守性价比,这场博弈里没有赢家,只有更卷的战场。当崔东树的数据撕开行业底裤,消费者反而成了最大变量——是趁乱抄底,还是坐等下一轮血拼?评论区见真章!
(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混动降15%、燃油让5.5%、增程砍10%...你会选择现在抄底,还是赌下半年更狠的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