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关系持续紧张,莫迪甚至已经开始把巴基斯坦当成袭击事件背后支持者,并打算对其实施“最严厉的惩罚”。
尽管夏巴兹一直在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形式向莫迪“解释”,但换来的却是一场“水资源战争”。
碍于印度的步步紧逼,无奈之下巴基斯坦只能找我国求援,并希望中方能看在巴铁的面子上施以援手。
对待巴铁的请求,中方自然当仁不让,但是支持巴铁并不代表中方支持战争,又或者说是站在印度的对立面...
印巴一触即发
印巴关系积怨已久,光是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双方就争了几十年都没争出来个所以然,以至于双方总是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摩擦。
然而,相较于之间的摩擦,这次当真称得上是史无前例,没人知道莫迪为何会因为一场“连幕后黑手都不知道是谁”的恐袭事件如此大动干戈。
4月22日,在由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区域,一场突如其来的恐袭事件,直接夺走了26人的生命。
莫迪听闻此事,连忙撤销了后续外访行程,专程赶回国内主持大局,并将这一切的矛头指向了巴基斯坦。
尽管巴方一再澄清这和他们毫无关系,但莫迪似乎认定了这些恐怖分子是由巴方支持的,因此印度方面便很快对巴方做出了制裁。
如果说断绝人员往来还算正常的话,那莫迪撕毁《印度河河水合约》的举动,当真是触及到了巴方的底线。
从印度流向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及其支流,承担着巴方70%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直接牵扯着2.6亿巴方人民的生活水平。
印度这边刚一断水,巴基斯坦那边的河道就开始干涸,倘若莫迪继续对巴基斯坦施压,那对后者造成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虽然之前印巴双方也曾爆发过冲突,但印方一直都没有针对此合约做出实质性的举动。
2016年印巴矛盾,莫迪虽说“血与水不能共流”,但却没有做出行动;2019年印巴冲突,印度又说要将河流改道,但最后依然不了了之。
莫迪清楚该合约关乎巴方命脉,所以他一直没有下狠手针对,也不想因为冲突拖累印度的发展。
然而,在世界局势不断动荡的节骨眼上,此次恐袭事件成为了印巴矛盾的导火索,以至于莫迪单方面中断了《印度河河水条约》。
为了促使莫迪放手,夏巴兹开始安排军队严打国内恐怖主义,光是在开柏尔-普什图省的反恐行动中,巴方就以2名军人的代价消灭15名恐怖分子。
然而,莫迪忽视了夏巴兹的诚意,甚至还以更加残忍的方式向巴基斯坦发起了一场以水为名的“恐怖袭击”。
4月26日,印度在断水多日之后,突然将积蓄的河水一股脑倾泻而出,直接导致巴方地区爆发了中度洪水。
由于事发突然,克什米尔地区的巴方人员会有多少人来不及反应?又有多少人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半辈子变为泡影?
从断水到放水,从关系紧张到屡次交火,再到莫迪公开表态要对恐袭事件背后的支持者实施最严厉的惩罚,印巴冲突因此正一触即发。
眼看着莫迪步步紧逼,巴方倍感压力,于是他们便在此时想起了中国,同时也想起了自己“巴铁”的称呼...
支持巴铁但不支持战争
4月27日,在巴方的请求下,王毅外长接通了巴基斯坦副总理达尔的电话。
此时电话打来,巴铁的意图在明显不过,他们无非就是想借助中国的威势,从而斡旋这场本不该出现的风波。
不管是出于中巴关系,还是为世界和平考虑,中方当然是当仁不让,而且也愿意为巴铁提供任何“必要且合理”的帮助。
王毅外长说的很清楚,中方愿意协同两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而且作为巴方的全天候战略伙伴,也对其遭遇充分理解。
但是这场冲突本不该发生,所以中方希望双方能够尽可能保持克制,在幕后主使被揪出之前,双方军队要尽可能按捺自己的情绪。
中方会强力支持巴铁,但绝对不会以推动战争的方式对巴铁做出任何引导,因为中国一旦下场参与争斗,美国难道就会作壁上观吗?
身为大国,中方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全球的心神,帮着巴铁干印度,这不合情理,更不合规矩。
但是,对于印度单方面的断水放水行动,以及这种举措对巴铁造成的伤害,中方则愿意倾尽全力实施帮助。
“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王毅外长的这番话,很明显是在提醒印度。
如果一次不该发生的摩擦,因为印度的咄咄逼人演变成冲突,这是中方不愿看到发展,而莫迪也必须要为其“武断”买单。
除了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双方依然存在根本性误解,但是凭莫迪的举动来看,这似乎成为了莫迪渲染印度实力的机会。
倘若真是巴基斯坦推动恐袭事件,那印度完全有理由实施报复,但是目前黑手尚未揪出,莫迪就开始利用河水攻击巴方,这怎么看都不是明智之举。
印度同为大国,恃强凌弱绝对是不该出现的行为,联想到前段时间的万斯访印,难不成莫迪是受到了美国的影响?
不论事实如何,印巴冲突绝对不符合双方利益,希望莫迪迷途知返,切勿再对世界添加一场新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