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重新掌权后,心里老是想着那个引发土木堡之变的大罪人王振,于是他下令要给王振恢复名誉。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叫人在寺庙里建了个叫旌忠祠的地方,里头还用上好的木头雕了王振的像,好让人祭拜。
可能朱祁镇心里也清楚,王振其实是替他扛了罪责,因此他想要做些弥补。尽管这样做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声誉,但朱祁镇还是决定站出来为王振恢复名誉。
从这点上来说,朱祁镇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个特别怀念过去的君王。
朱祁镇对王振都那么慷慨,那对于夺门之变里的三个大英雄——徐有贞、曹吉祥和石亨,他又是怎么奖赏他们的呢?他们后来的日子又过得咋样呢?
【一、夺门之变三大功臣】
景泰八年一月时,明朝的代宗皇帝朱祁钰身体不行了,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还有宦官曹吉祥,他们心里盘算着怎么立功,就合计着要把被废的明英宗朱祁镇给弄回来,好重新当上皇帝。
曹吉祥先去后宫找孙太后,偷偷跟她说要恢复旧朝的事,还成功得到了孙太后的点头。另一边,石亨和张軏听了太常寺卿许彬的主意,立马就去找了那个经常出妙招的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两人连夜上了门。
徐有贞一听说这事儿,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立马就拍板要加入进来,跟石亨他们一块商量怎么把皇位给夺回来。
正月十六那天晚上,石亨、曹吉祥一伙人都跑到徐有贞家里,打算搞个大事,就是要发动政变。这事儿进行得挺顺畅,一点阻碍都没有。他们很顺利地带着朱祁镇,直接走到了开大会的奉天殿。
正月十七日一早,天还没亮,朱祁镇就已经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一开始都愣住了,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一个接一个地进去,恭恭敬敬地行礼参拜。朱祁镇就这么成功复位了!
朱祁镇重回皇位后,重重奖赏了徐有贞、石亨这些帮他大功告成的人。
徐有贞不光当上了翰林学士,还多了个兵部尚书的头衔,进了内阁一起管国家大事。说到之前的兵部尚书于谦,因为徐有贞跟朱祁镇说,“要是不杀于谦,这事儿就没理由了”,结果朱祁镇就下令把于谦给杀了。
没过多久,朱祁镇再次给徐有贞升官,封他为武功伯,还让他同时当上了华盖殿大学士,他的后代能一直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那时候,内阁里的陈循、商辂等人都被炒了鱿鱼,徐有贞就成了内阁的头儿,内阁大权全归他一人所有。
曹吉祥是皇宫里头的太监,朱祁镇没给他封爵位,但是给了他好多田地,还让他继续帮忙管京城的军队。另外,朱祁镇还提拔了曹吉祥的儿子曹钦,让他做了都督同知,还有他的侄子曹铉他们三个人,都世袭成了锦衣卫里的指挥佥事。
没过多久,朱祁镇就给曹钦赐了个昭武伯的爵位,还把曹铉他们三个人都升为了都督。换句话说,曹吉祥立下的功劳,都让朱祁镇回报到他家人身上了。
【二、三功臣跋扈,互相攻讦】
石亨被朱祁镇看作是夺门之变的大功臣,因此被封为忠国公,提升爵位。朱祁镇对他特别信任,几乎是有求必应,这让石亨的权力欲望迅速膨胀,开始在朝廷里胡来一气。
不过,那三个在夺门之变中立下大功的人,好日子没过多久,有的被贬了官,有的直接被处死了。
聊聊徐有贞这个人。在朱祁钰做皇帝那会儿,徐有贞就已经对于谦怀恨在心了。那时候,他通过于谦的一个学生,想让于谦帮他争取国子祭酒这个职位。于谦答应会推荐他,但没想到朱祁钰觉得徐有贞这人心思不正,愣是没同意让他上任。
一直特别听于谦话的朱祁钰,这次竟然没同意推荐,这让徐有贞大吃一惊,他琢磨着肯定是于谦在背后搞鬼,从那以后,他心里就开始记恨于谦了。
所以当朱祁镇对于是否要将于谦处死感到拿不定主意时,他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于谦最终背负冤屈走向了死亡。
但此刻徐有贞正处在人生巅峰,对于谦的生死根本不屑一顾。身为内阁的一把手,就连皇上朱祁镇也得看在他的功绩份上,对他礼让几分。
徐有贞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嘛,往往都有点儿看不起宦官和武将。这不,徐有贞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就打定主意要和曹吉祥、石亨他们这些人保持距离,不再跟他们搅和在一起。
另外,徐有贞老爱在朱祁镇跟前说曹吉祥和石亨的坏话,讲他们胡作非为,抢占老百姓的地。这样一来,曹吉祥和石亨对徐有贞恨得牙痒痒,整天琢磨着怎么陷害他。
没过多久,徐有贞因为不小心说漏了宫里的秘密话,就被朱祁镇给疏远了。接着,他又被扣上“想要独揽大权,排挤老功臣”的帽子,被抓起来关进了大牢。这一关还不算,后来又被贬成了普通老百姓,发配到了金齿那地方。
石亨失势之后,朱祁镇这才记起徐有贞,随后便下令释放了他。徐有贞得到自由后,便回到了老家,最后满怀愁绪地度过了余生。
【三、曹、石之变,功臣身死】
跟徐有贞比起来,曹吉祥和石亨这俩人的最后日子那可真是惨多了。
石亨仗着自己的大权,一个劲儿地往朝廷里安插人手。他不光是让自家兄弟子侄顶着功劳当官,就连手下的亲戚、朋友,加起来四千多人,也跟着浑水摸鱼骗官职,这也太过分了。
可能朱祁镇觉得,要是没了自己,这皇位根本轮不到他坐。因此,石亨这家伙胆子大得很,竟然敢对朱祁镇摆脸色。他动不动就进宫找朱祁镇商量事情,要是自己的建议没被朱祁镇接受,他立马就拉长个脸。
离开皇宫后,石亨变得更加张扬,到处吹嘘自己的权力有多大。他喜欢的人,提拔一下那都不叫事儿;要是看谁不顺眼,就直接把人扔进大牢或者撤职,想怎么插手朝政就怎么插手,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时间一长,朱祁镇实在受不了石亨那目中无人的样子,就特意跟左顺门的人吩咐,以后没有他的命令,别让那些武官随便进宫。这么一来,石亨进宫的趟数才慢慢少了。
天顺三年那会儿,朱祁镇发现石亨的侄子想造反,借着这事儿,再加上石亨欺负亲王的事儿,朱祁镇就把石亨的官职给撤了,直接贬成了老百姓。跟石亨一伙儿的人,也全都被炒了鱿鱼。
第二年,有人向皇帝告发石亨有反叛之心。朝廷里的很多大臣早就对石亨不满了,都上书要求严惩不贷。朱祁镇见状,就顺势把石亨关进了大牢,定了个谋反的罪名,准备斩首。不过,还没等到行刑,石亨就在牢里因病去世了。
看到石亨落得那般田地,曹吉祥心里慌得不行,琢磨着怎么给自己找条后路。他琢磨着用钱去巴结那些外来的将领,而这些将领呢,也怕曹吉祥要是倒了台,自己的位子也坐不稳,所以就都跟着曹吉祥混了。
天顺五年的那会儿,有监察官站出来指责曹吉祥的养子曹钦,说他私自用刑,乱来得很。朱祁镇一听,立马就让锦衣卫去摆平这事儿,还特地把这事儿告诉了满朝文武大臣。
曹钦心里本来就慌得很,一听到朱祁镇这么干,更加确信朱祁镇要对曹家动手。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打算起兵造反。不过呢,这事儿最后也没成,还是以失败收了场。
曹吉祥因被卷进嗣子策划的叛乱事件里,最后被判了碎尸刑。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