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人曾任中央红军主力团团长,为何1955年仅授上校?

朕侃过去 2025-04-19 02:11:06

中央红军的主力团长在55年授衔时军衔基本不低,扎西整编时参加授衔的中央红军主力团长大多是上将,比如红1团团长杨得志、红3团团长黄永胜、红10团团长张宗逊均为开国上将。

而抵达陕北后的中央红军主力团长大多也是开国将军,比如梁兴初在抵达陕北后被任命为红2团团长,55年授中将,但中央红军却有两位主力团长,55年仅授上校,这是为何?

二人均来自红一军团第一师,一位是红1团团长杨上堃,另一位则是红13团团长陈开路,杨上堃是江西兴国人,于1931年参加红军,陈开路是福建漳平人,于1929年参加红军。

二人在红军时期表现出色,在抵达陕北后不久,被选调进入红大一期学习,毕业后二人被分配到红一师担任团长。红一师的师长、政委分别是杨成武上将、邓华上将,全师共编有3个团,分别是红一、三、十三团。

红一团团长杨上堃,政委袁升平;红三团长黄寿发,政委谢斌;红十三团团长陈开路,政委郭林祥。红三团团长黄寿发后曾任冀中军区参谋长,1948年被处决。

红一团政委袁升平于1955年授中将;红三团政委谢斌、红十三团政委郭林祥于1955年授少将,1988年郭林祥再次参加授衔,并授上将。红一团团长杨上堃、红十三团团长陈开路二人1955年则仅授上校,这是为何?

1937年8月,红一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红一、十三、三团分别改编为第1、2、3营,杨上堃、陈开路二人曾分别短暂担任第1、2营营长。杨上堃后担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参谋长,陈开路则担任冀热察挺进军第11支队六团参谋长。

1939年10月,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长陈树湘升任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司令员,此时副团长也已外调,杨上堃本以为自己任团长是板上钉钉的事,没成想却由二营长宋玉琳接任团长,自己则调往第一支队担任参谋长,杨上堃对于这一任命并不满意,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担任军事主官的。

不久,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侦察科长袁彪等人的撺掇下,杨上堃带领20余人擅自离开部队,准备闯出点名堂来再归队,不久冷静下来的杨上堃认识到自己错误,归队承认错误。擅自离队是重大错误,必须严惩。

但考虑到杨上堃对革命有贡献再加上又是主动认错,上级决定从轻处理,免除了其职务,不久又把他安排在抗大学习,直到抗战胜利前夕才又重新回到前线,杨上堃的这一冲动举动直接影响了其日后的发展,当年和他职务差不多的战友此时早已担任了正旅级职务。

而杨上堃解放战争初期先后仅担任桦甸保安团团长、吉南军分区七十二团团长,至建国初期仅担任赣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因为授衔时职务不高,杨上堃1955年仅授上校军衔。

陈开路抗战时期曾先后担任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陈开路作战勇敢,在与日作战中曾多次负伤,比如平型关战役中,陈开路头部受伤,整整昏迷了七、八天;百团大战中,又遭日军机枪打伤,右臂受伤严重。

因受伤严重,陈开路曾多次不得不离队休养,同时各种伤痛也让他的身体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因为前线指挥作战任务重,上级怕他的身体吃不消,所以他的工作慢慢由前线指挥作战转到了负责新兵训练和后勤保障这块。

比如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先后担任晋察冀补训兵团一旅旅长,第四野战军补训第4师师长,补训部队实际实际属于预备部队,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新兵。这一工作的转变,虽然照顾了陈开路的身体,但同时也限制其发展。

至建国初期陈开路仅任师长,这也使得其1955年授衔时的军衔并不高,仅授上校。不过在1960年时任广西容县军分区司令员的陈开路晋升为大校军衔。

0 阅读: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