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垭场不大,‘气猎枪广告’却多,有的都有10年时间了,无人问津。”日前,网民“老黄”向壹线监督热线134 0281 8321反映:称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店垭场上,“气猎枪广告”随处可见,岂能让“气猎枪广告”横行爬满墙,让店垭场“颜面”尽失。
2025年4月15日,在当地知情人的带领下,在店垭场的剑南街、国兴街、文兴街等区域看到,不少居民墙上歪歪扭扭的黑色字迹——“气猎枪出售,1577719xxxx”,甚至有的地方直接打出“枪支”的小广告。这些广告像顽固的“牛皮癣”,有的用油漆喷涂,有的用粗记号笔书写。“这处气枪广告都10年时间了,无人问津。”剑南街一居民表示,黑色油漆喷出的号码歪斜狰狞,像一排排被钉死的蜈蚣,但要消除小广告痕迹,很难的。
在调研中还注意到,店垭场社区在每户门前挂了一块“综合治理责任牌”,其中第五项显示:“卫生环境:严禁乱堆乱放、乱打乱建、乱倒乱流、乱贴乱画”等规定,但牌子仅仅挂了一个牌子,其发挥的作用有待提高。“如今不管在哪里,各种‘牌子’增设了不少,其作用如何令人深思。”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直言:提示牌子多了,人就难见了吗?
“‘枪患广告’噬咬店垭场肌体,谁在给我们的家园‘文身’?” 多位居民表示,这些广告就像“牛皮癣”,光靠刮不行,得从根上治。当地政府应采取多措并举,着手整理这些建议,多方联动“祛斑”战,才能让家园更美丽。
那么,针对街头巷尾出现的“猎枪、气枪”非法小广告泛滥问题,警方如何定性呢?“这些广告涉嫌非法买卖枪支弹药,属于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据介绍,根据《刑法》第125条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的,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总编·短评——
街头巷尾的“气猎枪广告”,看似是城市“皮肤病”,实则是社会治安的“内伤”。这些黑色数字不仅污染视觉,更暴露出一条若隐若现的黑色产业链。治理这类顽疾,既要有“见招拆招”的应急处理,更要有“釜底抽薪”的系统方案。
“一串刺目的号码,挑战着法律的底线,更刺痛着居民的双眼。”城市治理如同治病,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只有找准“病根”,开对“药方”,才能让我们的城乡肌体恢复健康。
供稿:彭剑飞 李飞(资深媒体人)
责任编辑:全网新媒体采编 王绮雯
内容审核:央省融媒推广采编 童铃
值班主任:李崛 |值班总编:黄河
推送出品: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