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优秀作品”是猫,网络谣言自然成了仓皇逃窜的老鼠

评底郭 2025-04-16 10:27:31

第七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发布会4月15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地方网信部门、基层单位、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网站平台的嘉宾和获奖作者代表200余人参会。

(4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4版)

网络谣言如同雾霾,严重污染了网络空间的健康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网辟谣优秀作品,在挤压网络谣言空间方面的巨大力量。“辟谣优秀作品”是猫,网络谣言自然成了仓皇逃窜的老鼠!

本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自1月启动征集以来,共收到1976家单位和个人报送的3449部作品。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推选出70部优秀辟谣作品。这一众多的参与数量和严格的评选过程,体现了各界对于辟谣工作的重视。

辟谣优秀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治理网络谣言的有力武器,在于它们自身具备的诸多优势。这些作品以权威的事实为依据。在网络环境中,谣言之所以能够肆意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真实信息的对冲。而辟谣优秀作品凭借着准确的事实核查,直接击中谣言的要害。就像《起底涉企谣言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它深入挖掘,用事实揭示谣言背后的真相,让人们看清谣言的虚假本质,从而让涉企谣言无处遁形。

辟谣优秀作品还通过生动的说理来引导舆论。单纯的事实罗列可能会让人感到枯燥,而优秀的辟谣作品能将复杂的事实和道理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网事别“嚼蛆”》这类作品,用生动形象的表述,将网络谣言的荒谬性剖析得淋漓尽致,使受众在轻松的阅读或观看中接受正确的信息,增强对谣言的辨别能力。

同时,鲜活的形式也是辟谣优秀作品的一大亮点。在“文字类”“音视频类”“图片类”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中,音视频类作品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的配合,更加直观地传递信息;图片类作品则以简洁明了的画面抓住受众的眼球。这些不同形式的作品能够适应不同受众的喜好,最大程度地覆盖受众群体,在各个层面挤压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

优秀辟谣平台(账号)的评选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重庆辟谣”等平台的入选,表明在网络谣言治理中,综合性、持续性的辟谣工作的重要性。这些平台能持续地发布辟谣作品,构建起一道坚固的辟谣防线。

“辟谣优秀作品”越优秀,网络谣言越是过街老鼠,我们就是要用更多“辟谣优秀作品”挤压谣言生存的空间,让网络谣言无所遁形!我们要让“辟谣优秀作品”成为谣言的天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