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落地,印度或称为最大赢家!小包裹待遇被取消,特朗普真的要对中企全面出手了吗?
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这对全球贸易体系将产生巨大冲击。其中,美国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欧盟20%,瑞士31%,印度26%,越南是46%,泰国 36%。单特朗普展示的图表数据上看,特朗普似乎对中国留有情面。但是加上此前美国已对华商品加征20%关税,叠加此次34%后,综合税率高达64.7%。

那么,这会对中国商品产生什么影响呢?
最显著的影响在于削弱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关税水平提升后,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必然随之上涨——商品本质未变,但价格骤增将直接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是否具备规避策略?此前确实存在可行性方案,即通过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再借助当地贸易渠道将产品出口至美国,以此规避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壁垒。然而当前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特朗普政府已封堵此类规避路径。即便中国企业选择在越南设厂,仍无法规避高额关税,因其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已将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纳入覆盖范围。
印度或成为最大受益者,特朗普对印度加征的关税税率仅为26%。面对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印度嗅到了商机。如果能成功吸引中国企业到印度设厂,不仅能在中美贸易战中分得一杯羹,还能借此提升本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而且东南亚地区的企业可能因不愿放弃美国市场而向印度转移,从而为印度制造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印度政府对外国企业的态度向来不够友好,这无疑会成为众多企业投资印度的重大顾虑。这也再次印证了,维护良好的市场声誉至关重要,否则即便机会近在眼前,也可能因过往的不良记录而错失良机。

然而,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还未停止!就在美国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表示,在美国商务部长通知已建立足够的系统来收取关税收入后,特朗普将从2025 年 5 月 2 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 12:01 开始,终止对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涵盖商品的免税最低限度待遇。
之前根据美国海关规定,单件商品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可享受免税待遇,该政策客观上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拓展美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近期取消该项免税措施,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可能面临运营成本上升及市场竞争压力加剧等挑战。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调整的时间节点与特朗普政府此前针对TikTok的强制剥离要求形成政策联动效应,暗示美国政府可能将此纳入系统性遏制中国企业在美发展的战略框架。这一系列举措表明,美国在经贸领域持续采取对抗性策略,实质上形成了针对中国企业的系统性遏制态势。

特朗普一天内对华连干两件坏事,中方自然不会惯着。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美方打着“对等”的幌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日表示,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尽管中方并未明确阐述即将采取的反制手段,但依据过往经验,如特朗普时期曾对华加征关税,中方迅速以反制措施回应,针对美国农产品实施了相应举措。这一历史案例表明,中方的反制行动具有高度的精准性。基于此,我们有理由推测,中方当前提及的反制措施同样会展现出精准的特点,既有效避免中美经贸关系陷入“以暴制暴”的负面循环,又确保对美国特定群体形成实质性影响。

或许是看到中方的警告,或许是知道特朗普做的很过火。美国财长就发出呼吁:先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不要立刻进行报复,让我们看看事情会如何发展,因为如果你进行报复,局势就会升级。如何解读美国财长的相关言论?从表面看,其言论似乎是在以理性态度呼吁各方保持克制。然而,核心问题在于,作为冲突当事方之一的美国主动出面调停,此举本身便存在合理性争议。特别是在美国近期采取全球性制裁措施的背景下,其此时扮演调停者角色,是否隐含着对其他国家采取反制措施的威慑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