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学历是求职市场的“敲门砖”,多少学生把这句话视为动力,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都为了争取名校的入场券竭尽全力,但事实却不如人意,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会的现场,一名复旦大学女硕士的求职视频走红网络,也让我们看到了名校毕业生求职的另一面。
女同学本以为,凭借自己复旦大学研究生的学历,能为自己找到高薪的好工作,可在校招现场转了一圈后才发现,很多企业一听说自己的专业是金融,连简历都没要就直接拒绝了。
女同学不理解,难道复旦大学的金融还不够好吗?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企业愿意接收自己的简历,可没想到女同学的一句话却暴露了自己的认知局限。
“7w是月薪吗?”复旦女吐槽就业无门,一句话却暴露了自己的认知
女同学一边抱怨自己的求职艰难,一边对当下的就业局势一无所知,在与一家企业的HR攀谈时,女同学忍不住询问了薪资待遇,对方回答:“第一年大概7—8万吧”。
通常情况下第一年为试用期,在转正之前到手工资比较低也是正常的,毕竟很多毕业生就业看重的不仅仅是到手的薪资数目,还有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各种补贴和公积金等都是影响日后生活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可女同学对当下的就业局势似乎一无所知,认知的局限让她在听到HR的回答后,竟直接问出了这句话——“7w是月薪吗?”一句话直接把HR给问懵了,或许连HR自己也没想到,竟然会有学生认为7w是月薪。
且不说新人刚入职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月薪,即便是有,也得思考一下薪资水平与自身价值之间的关系,若是认为自己有资格享受月薪7—8万的待遇,就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能给企业带来足够多的效益。
女同学这次的求职结果可想而知,当一个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会有这种水平的认知时,也注定了她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虽说高学历是幼稚企业的敲门砖,但除此之外,能力、学历背景、实习经验等也是面试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女同学原本的专业就不占优势,再加上第一学历并非复旦本校,这就给她的求职之路增加了许多挑战,可她偏偏还对就业环境一无所知,天真的认为靠着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就能让自己实现月薪7w的逆袭,这种认知偏差不仅反映了求职者对就业市场的误解,也折射出教育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
过高的薪资期望和对自身价值的错误估计,只会让求职之路更加艰辛
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每年都有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优质岗位却相对有限,这种供需失衡导致企业可以设置更多筛选条件,但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的结局,多数毕业生都会把目光放的更长远,有限考虑职业的长远发展,而非眼下的薪资数字。
对于毕业生而言,就业市场的局势不会在短期内触底反弹,同学们能做的不是继续畅想高薪美梦,而是积极调整自己的择业观念,简历更加务实的就业期望,了解行业现状和就业局势,避免因为过高的薪资期望和对自身价值的错误估计,导致自己求职失败。
若是因此错过了校招的黄金期,被迫加入到社招的竞争中,就会发现:当同学们站在社招这条起跑线上时,学历连企业的大门都敲不开了!届时只有学历没有经验的同学们,就连求职就业的最后一点优势也失去了!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