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还是为了减少人口负担,人们对于寻找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好奇心使得天文学家不断地搜寻新的行星。其中,拥有与人类生存环境相似的超级地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生命真的能在其上繁衍吗?
超级地球是指质量和半径介于地球和冥王星之间的类地行星,这类行星的质量通常比地球大,体积最大可以达到地球的十倍。超级地球拥有地球特征,但并非是指它们与地球在形态和环境上完全相似。
科学家们在寻找宜居行星时,通常会关注这类行星,因为它们更有可能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由于行星本身不会发光,因此要借助 “凌日法”来判断恒星周围是否存在行星。22年新发现的两颗超级地球HD 260655 b和HD 260655 c也是通过这种方法被识别到的。
凌日法是现在使用最广的寻找行星的方法,它的原理也通俗易懂,当一颗行星掠过它围绕的恒星时,会将其一部分遮挡住,那么观察者就会发现。如果这个现象是有规律性的,就可以判断出这里存在一个恒星系统,随后就可以进行观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天文学家已经观测到了数千颗类地行星,其中有四百多颗被认为是超级地球。然而,这些行星的宜居性因其距离、大气成分、恒星类型等因素而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行星的环境,进而影响生命是否能在其上生存。
判断一颗行星是否宜居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其中最重要的是行星是否位于宜居带区间。宜居带又常常被称作生命带,指的是与恒星保持恰当距离的那片区域,在那里,星球表面的温度适中,能够保持液态水的存在。
除了宜居带之外,还需要考虑行星的大气层。大气层对生命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防止宇宙射线和太空碎片的伤害,同时也有助于维持适宜的温度。通过观察星球反射出的光线,科学家们可以分析大气层的成分,从而判断大气层是否适合生命生存。
另外,行星的地质活动可能导致火山爆发、地震等灾害,但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大气层以及化学循环,磁场则有助于为大气层抵御来自太阳风的侵蚀。当然,并非要全部达到这些指标,只要满足其中部分条件,一个星球也有可能成为适宜生命居住的地方。
是潜在的新家园还是遥不可及的星球?使用凌日法观测HD 260655 b和HD 260655 c,发现它们的公转周期仅有2.8天和5.7天,说明它们与恒星之间没有太远的距离,因此表面温度可能很高。根据计算,这两颗行星的温度分别达到435摄氏度和284摄氏度的高温,远远超过了生命所能承受的范围。
而通过光谱观测法分析这两颗行星反射的光线,可以得知它们确实拥有大气层。然而,大气中是否含有足够的氧气仍需要进一步观测和研究。此外,这两颗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尚不明确,但据推测,它们可能比地球大得多,这可能会对生命存活造成一定的困难。
实际上,即使这两颗超级地球的环境是适宜人类居住的,要想移居,还要面临一个最基础的门槛,却也是当下还无法克服的难题,也就是距离,因为目前发现的宜居行星大多数都位于离地球非常遥远的地方。
这次发现的两颗距离地球仅33光年的超级地球,尽管相对较近,但实际距离仍达到了312万亿公里。仍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旅行者1号是人类发射出的飞行距离最远的探测器,它在1977年发射,目前已经飞行了大约225亿公里,但也仅到达了太阳系外围的区域。
而要到达离地球33光年的超级地球,以现有的航天技术,即使发射一艘时速为10000千米的飞船,也需要飞行数百万年才能到达目标行星,同时要考虑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如此长时间长距离的航行任务,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仍然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有时科学家的目光也会转向那些虽然没有达到宜居的标准,但具有潜在的生命存在条件、并且距离地球较近的星球。例如,土星的卫星之一土卫二,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在1.5亿公里左右,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研究对象。
土卫二的南极洲下方存在一层液态水海洋,这种液态水可以提供生命所需要的热量和化学物质,并且现在的探测器五年左右就能到达。在未来,人类可能会依靠先进生物工程技术,改造如土卫二这种相对适宜的星球,使其成为人类的新家园。
[炸鸡][炸鸡]
又想上去搞公滩面积啊[呲牙笑]
努力努力,永不放弃
适合小扁居住![好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