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大授衔时,解放军兵团司令员中,为何只有他没有被授予军衔?

明明如月也 2023-05-14 08:42:10

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为了统一指挥体系,对各大野战军进行了整编,建立了兵团这一编制。当时,4个野战军连带华北军区的部队,统共有19个兵团,其中18位司令员在建国后都获得了较高的军衔,仅有程子华一人未能受领任何军旅荣勋,其中原因很特殊。

程子华是中共发展早期的骨干成员,备受党组织重视,大革命时期,他加入北伐军,曾参加了光复武汉的战斗,随后又率部击溃了反扑鄂地的军阀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土地革命时,他联合徐海东将军指挥部队远征陕南,紧接着又翻越秦岭进入关中,继而北上陕北与刘志丹将军汇合,扩大、巩固了陕北苏区。

抗战时,他于晋察冀军区担任高干,在聂帅的指挥下数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有力的保卫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解放战争时,他在东野担任要职,曾带领麾下官兵参与了多次惨烈战斗,最终帮助人民武装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解放军由此开启全面反攻,一步步蚕食东北的反动派武装,于1948年底彻底消灭了所有敌人,取得了一场大胜。

与此同时,党中央命令各部进行整编,纵队改称军,上设兵团一级指挥机关,程子华因为表现突出,被林帅钦点出任2兵团指战员。不久之后,林帅命令他进入华北配合友军与傅作义集团作战。党中央当时的作战计划是佯攻张家口,骗傅派出主力部队赶来救援,再在半路设伏打他一个出其不意。一旦支援张家口的部队被消灭,傅就失去了反抗能力,只能任由解放军宰割。

党中央给程将军的任务就是设伏打援,力求全歼敌军,为我方创造胜机。设伏是一个技术活,首要条件就是得隐蔽,以免打草惊蛇。程将军是沙场宿将了,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率军越过长城,赶往张家口与北平之间设伏的时候,始终保持着静默状态,没有显露出一丁点的行踪。但在路过密云的时候,他觉得该地适合作为后勤补给站,因而决定顺手将其拿下来。

原本他估计该地只有一个团的兵力,1个小时就能攻占,可实际上,该地的驻军足足有4个加强团,且装备十分之精良,东野打了半天愣是没打下来,而且守军还通过无线电向北平汇报了东野入关一事。傅作义闻讯后大惊失色,连忙命令支援张家口的部队撤回来,党中央察觉到敌人要跑,连忙给程发电报,催促他马上黏上去,将敌人拖住,万万不可让其返回北平。此时程将军还在围攻密云,他甚至还意识到自己已经贻误了战机。好在华北军区的部队及时亡羊补牢,将敌人的援军拖住,这才挽回了战局。

不久之后,天津被解放,傅作义已然孤立无援,败局已定。最终,经过谈判,他同意起义,北平遂和平解放。事后,党中央严厉批评了程子华,给予他警告处分,建国后,他被安排到山西省委工作,自此脱离了军队序列,按照规定不能参加1955年的授衔,自然也就未能获得任何荣勋。

后来,他又被调回国务院工作,主要负责商业、财经等部门,动荡时期,他受到了居心叵测者的陷害,被迫离开领导岗位,1967年,他被限制自由,在监狱度过了数年暗无天日的生活。1975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他重获自由,进入党校学习。动荡结束后,邓公力主他复出,并安排他在民政部门工作。

1980年,他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再继续在一线履职,遂转往二线部门工作,80年代初,他顺应党中央的安排,光荣离休,让贤给年轻人。晚年的他在干休所居住,过着悠闲的生活,平时读读书、看看报纸,每天傍晚散步锻炼,1991年,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时年85岁。20年,党中央专门了一本有关程将军的书,系统地向人们介绍了他的生平,表达了对他的纪念和肯定。

程子华将军的军事才能十分出众,这一点毋庸置疑,大革命到解放战争这数十年间,他经历了数百场战斗,少有败绩,堪称常胜将军,可谓人民武装的中坚力量。但可惜的是,因为一次战略上的失误,他差点铸成大错,后来更是被调离作战单位,转往行政部门工作,遗憾与军衔失之交臂,如若不然,凭他的战功,至少应该授上将!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