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095篇原创文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对人如此,对企业更应如此。企业的影响因素更多,变化更大更频繁,所以研究企业必须密切跟踪,才能及时捕捉到企业的变化并调整对企业的认知,才不会因为刻板印象而错失大机会。
科陆电子的预期差科陆电子过去几年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是很好,业绩持续拉垮、被南方电网“拉黑”、官司败诉等,美的集团入主后带来的改变似乎也不明显,导致市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前新能源正前方都吐槽过这一点。
此一时彼一时,如果考虑到科陆电子沉重的历史负担、美的入主整改的难度以及光储行业的变化,尤其是取消强制配储政策后带来的影响,leo欣喜地看到了科陆电子身上的预期差,看完科陆电子2024年报后这种感觉更强烈了。
2024年,科陆电子录得营收44.31亿,同比增长5.5%,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Q4的营收增幅更是比较大,不过对比去年,主要还是营收的季度性波动所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64亿,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5.29亿有所收窄;扣非为亏损4.77亿,相比去年的亏损3.62亿反而有所增长。
如果没有跟踪过科陆电子,单从财务数据看似乎让人有点失望,但在持续跟踪的投资者看来却有不少让人欣喜的变化,公司正在实实在在地变得更好!
虽然2024年依然亏损,尤其Q4的亏损幅度加大,但对比三季报,Q4亏损加大主要是一下子多计提了2个多亿的资产减值损失以及5000多万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扣除掉这些因素,就公司的主营业务而言,已经无限接近于扭亏为盈了。
这一点看公司两个主营业务智能电网和储能业务的情况会更加明显。
主营业务根基稳健,甚至还有惊喜作为公司的基石业务,智能电网表现出了极强的经营韧性。2024年实现营收28.65亿,同比增长10.61%,毛利率32.27%,同比增长了1.03个百分点,尤其难得的是智能电网下半年同比增长了18% 。
要知道,公司去年下半年可是遭遇了南方电网的禁入,再结合去年智能电网产品产销量相比2023年同比大增的情况来看,说明南方电网禁入的事情对公司影响不是很大,公司通过其他渠道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口。
这其实也是科陆电子智能电网业务很大的预期差所在。

过去几年,地产行业的下行和中国成熟的电力建设给了很多投资者一种错觉—电力领域很难有成长性。
实际却是为了应对新能源转型、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多重挑战,国内一直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行业投资总额持续保持高位。2025年国内电网投资更是有望首次超过6500亿元,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7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此外,全球各国电网老旧改造和新能源并网加速也都在刺激电网建设大时代到来。加上智能电网行业竞争格局比较分散,中国企业在成本、服务和供应链上均拥有明显竞争优势,尤其是那些行业龙头企业,普遍都过得比较滋润。
科陆电子作为智能电网行业里的领先者,在技术、产品和客户资源等方面均拥有先发优势,充分受益于行业发展大势,尤其是境外电网建设投资额加速提升。
储能业务方面,2024年来自储能的营收为14.56亿,同比小幅度增长1.51%,营收占比跟2023年差不多。虽然营收涨幅不明显,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失望,但考虑到去年储能行业雪崩的价格(据CNESA不完全统计,2024年2h储能系统全年平均中标价格为628.25元/kWh,较2023年均价下降43%。2024年年底,2h储能系统中标均价708.81元/kWh,较年初下降10% ),以及很多储能同行惨淡的业绩,科陆电子的储能业务也算表现不错了。
2024年公司新签储能项目总容量约2.4GWh,交付储能项目总容量约1.4GWh。
进入2025年,更是中标了“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储能系统框架采购”项目10.5GWh构网型+跟网型储能系统中的标段7。
巨无霸央企的订单相当于给科陆电子的储能业务做了强大的品牌背书,后续公司的储能订单有望迎来更大的突破。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来,科陆电子的主营业务还是非常稳健的,甚至还有预期差,拖后腿的主要是各种非主营业务,好在这些历史包袱正在加速出清,公司的经营状况正在逐步转好。
聚焦主业 历史包袱加速出清受沉重的历史包袱所累,过去几年公司的业绩持续承压,好在随着公司开始聚焦主业,逐步甩卖非主营业务资产,尤其是2023年美的集团入主,确定了智能电网和储能双主业后,公司加快了历史包袱的清理(目前公司的子公司数量已经由2018年的107家减少到了最新的48家),经营状况开始逐步改善。
在坚持“聚焦核心主业,剥离非核心业务资产”的发展战略之下,公司去年卖了全资子公司“南昌市科陆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摆脱历史包袱,盘活资金,轻装上阵。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改变都不会容易,对于历史包袱沉重的科陆电子而言,进行彻底的改变更是艰难无比,不仅涉及到业务的整合、处理,更涉及到组织体系的整改、调整,以及企业文化的重塑等,这绝非一日之功,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等到改变最终在财务上得以体现,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就是过去几年科陆电子努力聚焦主业,乃至美的入主赋能,但财务方面改变不明显的原因。
好在只要企业切切实实在谋求改变,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结果最终一定会呈现出来。科陆电子甩卖非主营资产、聚焦智能电网和储能,就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而且还有一点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储能新政是明显有利于科陆电子的。
今年2月份,顶层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取消了配储作为新建项目核准条件。
“强制配储”是储能过去几年大爆发的主要推动力,现在取消强制配储,不能说就是给储能行业踩了刹车,怎么说也是松了一脚油门,意味着储能从此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洗牌。
此后是否配储完全基于项目收益率而定,对供应商的要求也将变得更加苛刻,包括技术和产品竞争力、项目经验以及资金实力等都在考核之内。接下来很多综合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厂商将面临无单可拿或者有单却做不了的难题,生存存在极大的挑战。
但对于科陆电子反而是一次机遇。公司在储能技术产品和项目经验上的深厚积淀能满足项目方要求,智能电网业务稳定的现金流又构成了储能项目的坚强后盾,更别提还有美的集团的全力赋能,也就是科陆电子有望接到很多中小厂商接不到或者接不下的订单。
再考虑到科陆电子的储能业务体量依然比较小,可以说正处于1到10的进程中,“取消强制配储”政策带来的行业变化,有望是科陆电子储能业务转向从10到100起飞的契机。
科陆电子的储能业务被全方位低估了储能是市场对科陆电子最关注的点,尤其美的入主后,期望拉得非常高,但因财报迟迟未能反转导致期望落空,反而被吐槽得更多。
但改变总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现在看科陆电子更应该看它的动作和改变,尤其是基石业务的竞争力情况,这才是根基,基于此重新审视科陆电子的储能业务,就会发现亮点不少,甚至被大大低估了。
储能技术和产品实力被低估了目前科陆电子的储能业务布局涵盖PCS、BMS、EMS、储能系统集成以及EPC服务。产品方面主要包括储能双向变流器、光储一体变流器、中压变流系统、电池舱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储能全生命周期高级管理系统,应用场景广泛,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及新能源配套四大板块,涉足火电厂联合调频、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网侧调峰、用户侧填谷套利、无电地区微电网等多个领域。

不仅如此,公司还实现了 PCS+BMS+EMS+PACK 全自研!
储能集成是系统工程,需要对各关键设备环节进行统一协调,对集成商的整合能力要求高,能实现核心部件自研的企业可以更灵活合理地配置各部件,提升储能系统性能参数,竞争优势明显。科陆电子是除PCS龙头阳光电源、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之外的少数几家能够实现PCS+BMS+EMS+PACK全自研的集成商之一。
这一点就被很多人给忽视了。

不过专业机构是很清楚的,这也是科陆电子能跻身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2024年储能系统成本报告》(Energy Storage System Cost Survey 2024) 榜单TOP前列的原因。

新能源从业者都知道BNEF这个榜单有多难进,科陆电子能进入这个榜单已经说明一切了。
储能项目经验被低估了由于此前业务不够聚焦,出货量不是很多,给很多投资者一种“科陆电子是储能行业新兵”的错觉。
实际上完全相反,公司是绝对的储能行业老兵,不仅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也有非常丰富的项目经验,而且不乏典型代表项目,位于广东汕尾市陆丰县小漠镇半岛上的海丰储能调频项目就是最典型的项目之一。
这个项目必须要在高盐雾环境下实现提升火电机组AGC调频Kp值的目标,科陆电子的储能产品凭借一以贯之的强适应性完美完成了目标。该项目等效循环近万次,投资回报周期仅仅用了2年,在行业大多数循环次数都基于AI测算的阶段,科陆为行业带来了首个完整走完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海丰储能项目也是国家能源局八大示范项目之一、发改委重点跟踪项目。
此外,科陆电子还参与了长沙电池储能电站项目,保障我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能源的特高压;拥有国内首个超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宁夏京能宣和首个百兆瓦级独立储能项目;首个风电配套储能项目等等。
截至目前,科陆电子在全球交付储能系统超6 GWh+,超100个国家及地区使用科陆的全链路安装及服务。
全球化能力同样被大大低估了国内市场太卷,必须出海,但出海哪有那么容易,不仅要取得入场资格,还要搭建销售团队、建设售后渠道、打造品牌等等,更必须懂当地市场,千头万绪。这就是很多厂商国内业务做得很好、却一直打不开境外市场的原因。
比如中车株洲所,凭借央企身份在国内市场大杀四方,海外却一单难求。又比如海博思创,国内同样表现不凡,境外收入却可以忽略不计。
科陆电子在出海方面反而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一方面,公司的主营业务早就有了成功出海经验,智能电网就不用说了,储能业务其实也有不少项目了,比如公司的PCS落地服务北美首个电网侧调频项目,另外美国德州和印第安纳州都有储能项目。另一方面,美的集团入主后带来的全球经验和渠道赋能,也有助于公司在出海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美的集团强力赋能 反转可期重新审视科陆电子,就不能不分析美的集团对于科陆电子的赋能。
就说储能业务,就必须看到美的集团对于新能源业务的重视!
美的集团在全球范围拥有几十个生产基地,经销商网络更是遍布全球,无论是作为集团公司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还是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光储都是美的集团必然也必须要大力发展的产业。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也明确表示过,要在稳固家电核心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包括先进储能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美的能源业务广泛,涵盖多个细分领域,储能作为核心板块,通过一系列举措拓展业务版图。除了收购科陆电子外,还收购了库卡、合康新能、万东医疗等。
2024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收入达到171亿元,在美的集团三大To B业务中独占鳌头,增速更是高达26%。
作为美的能源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担负着重点发展集中式和工商业储能的大任,美的将坚定不移地在资金、人才、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对科陆电子进行全方位的投入支持,后续随着企业整改的深入,利用美的集团的优势在灯塔工厂的精益生产、数字化以及整个科技创新的体系上进行整合和协同也是必然的进程。
更加让人可喜的是,美的集团的赋能效果开始逐步呈现出来了。
比如通过导入美的的“T+3”供应链管理模式,科陆电子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30天下降到100天;通过供应链优化降低了储能系统的成本,这使得去年储能价格暴跌的情况下,科陆电子的储能业务毛利率依然保持稳定。此外,美的的借款也降低了公司的借贷成本,在资产周转率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好转,甚至产业链地位也得到了加强,公司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持续提升。
又比如通过供应链优化使得储能系统成本得以下降,所以在去年行业价格暴跌的情况下,科陆电子储能业务的毛利率依然保持稳定。此外,美的的借款也降低了公司的借贷成本。
在组织架构上,科陆电子清理了冗余业务,精简产品线,聚焦核心业务,并严格新品类准入;加强了全球市场布局,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通过提升研发与制造水平增强了全球竞争力。同时,对产品品质的把控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通过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每一个产品都符合最高标准。
这些改变,正在塑造一个更加高效、创新、稳健的科陆电子。
此外,美的简单、务实的做事风格,也开始逐步成为科陆电子的文化导向,这从几个事件可以看出来。
一是花了几千万筹建的储能佛山基地终止了,然后又谋划在海外建储能生产厂。虽然这一点被一些人诟病,但新能源正前方反而欣赏科陆电子的务实态度,就国内光储行业这种卷法,以科陆电子当下的实力,在国内卷不如到国外卷,更有优势的同时,也是对未来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提前预防。
二是公司不再积极公布中标及订单情况。说实话,科陆电子当下的订单体量相比巨头而言可以说微不足道,如果总是热衷于公布和宣传,看着很热闹,其实更像是为了做而做,还不如把时间精力放在为客户、股东结结实实创造价值上。
这很可能也是此前方洪波在集团内发布的《关于简化工作方式的要求》的实践,科陆电子作为美的大家庭的一员,跟集团的文化保持同步。
三是加大了研发投入。在去年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比减少的情况下,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却大幅度增加,总员工数减少,很明显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提升了研发人员的待遇,引进了更多优秀人才。
效果也非常明显,2024年公司推出了Aqua-C2.5交直流一体全液冷储能系统,该系列产品采用全链路主动均衡、智能液冷 热管理系统,目前行业内真正能做交直流一体(组串式)系统的成熟企业不超过3家。在交流侧设备方面,公司研发的全新一代 5MW 升压变流一体机已在国内上市。
创新是破除内卷最好的方式,而人才是根本,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优秀人才,肯定是正确的做法,也是必须做的事情。
话说回来,市场的偏见其实跟科陆电子或者说美的这家公司的风格也有关系,就是太低调了,更习惯于多做事少说话,甚至被误解或者遭遇负面新闻什么的也不做解释。虽然做事总是最重要的,但时代变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呀,还是要多与市场进行沟通,让大家更及时地看到公司的变化。
但不管怎样,改变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就差市场纠偏了。2025年,有望是科陆电子企业基本面和二级市场全面蜕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