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料】悄然渗透百年,鲸吞清朝西北大量领土

温带海洋性气候 2025-04-19 03:52:46

参考资料

Земля и вода сквозь призму геополитики: история возникновения конфликтных полей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 13 апреля 2012.

【七河地区(外西北)出现了四足鼎立的矛盾局面:本地哈萨克人,浩罕汗国,清帝国与俄国……】

17至18世纪的中亚草原上,蒙古人与哈萨克人之间的冲突为俄罗斯帝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1635年,当准噶尔人在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建立汗国时,他们迅速将矛头指向哈萨克草原。这些蒙古后裔的军事机器以掠夺牧场为核心——牲畜是游牧文明的命脉。

在持续近百年的冲突中,哈萨克人付出了惨痛代价:超过百万人口损失,二十万人沦为俘虏。1718年,哈萨克汗国在准噶尔的铁蹄下分崩离析,被迫向俄国寻求庇护。

早在1717年,哈萨克可汗便向彼得一世沙皇递上请求:希望以“免税、免役且保留可汗权力”的条件加入俄国。彼得一世迅速作出判断:“哈萨克草原是打开亚洲的钥匙与大门,必须置于俄国保护之下。” 这一论断奠定了俄国未来两个世纪的中亚战略。

【俄国的渐进式扩张】

尽管彼得一世无暇直接干预哈萨克事务(北方战争牵制了帝国主力),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仍以额尔齐斯河为支点,构筑了一道防线。1716年的鄂木斯克、1718年的塞米巴拉金斯克、1720年的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这些要塞如同锁链,将草原与西伯利亚连为一体。

西伯利亚总督马特维·加加林亲王深知,过度介入哈萨克-准噶尔冲突可能激怒准噶尔人,进而威胁额尔齐斯河流域的金银矿开采。因此,圣彼得堡选择了更精明的策略:

以要塞为锚点,逐步挤压游牧民族的机动空间;

煽动部落矛盾,利用哈萨克人、巴什基尔人、卡尔梅克人之间的世仇分而治之;

构建军事包围网,从里海沿耶克河至阿尔泰山,将哈萨克草原变成俄国的“内湖”。

此外,这一时期的俄国,也在静待准噶尔与清帝国的决战。

1745年,准噶尔汗国因内乱自毁长城,而东方的清帝国在乾隆皇帝指挥下,对其发动了灭国之战。1756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准噶尔人遭遇种族级灾难:天花肆虐、兵连祸结、幸存者逃亡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汗国。中国人记载:“十室九空,存者不过一二。”

准噶尔的覆灭创造了中亚的权力真空。七河地区(谢米列奇耶)成为四方角逐的舞台:浩罕汗国控制部分绿洲;清帝国控制了大部分准噶尔故地;哈萨克大帐各部归附俄国;俄国的要塞线已悄然推进至巴尔喀什湖边缘。

到了19世纪上半叶,当清帝国因鸦片战争衰弱时,俄国最终以“保护哈萨克人”为名,彻底吞并七河地区。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这片土地永久划入俄国版图——这正是彼得一世时代埋下的种子结出的果实。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隔岸观史”

2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