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风拂绿。走进福建尤溪南洋村,只见片片农田成方连片,田垄间一行行烟株随风摇曳,不时有农人躬身劳作的身影。
南洋村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西南部,这里曾因矿业兴盛一时。但随着白云石粉矿产资源的开采,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凸显。痛定思痛,南洋村开启了一场以矿业为主向以烟叶产业为核心的多元产业转型之路,成功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党建领航,“金叶”产业落地生根
“矿业没落后,我们村一直没有什么产业,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尤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我们联系,共同发展烟叶产业。现在,我们村每年种植烟叶500多亩,村集体经济有了保障,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南洋村党支部书记吴方国笑着说道。
前几年,因村里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大片土地闲置撂荒,尤溪县局党总支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梅仙镇南洋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共同推进整村土地集中流转和撂荒地复垦复耕。近年来,南洋村共流转农田500多亩,复垦复耕农田300多亩,为烟叶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图为南洋村土地集中流转田烟株长势情况。吴锡任摄
多元拓展,致富产业持续丰富
据企媒创氪获悉,近年来,在烟叶产业发展基础上,南洋村利用烟叶收获后的土地闲置期,与尤溪县局一起大力推广烟后制种。
一方面,通过推进机械作业全程一体化,实现烟稻农机资源共享,提升种植效率的同时,减轻农户劳动操作强度。另一方面,联合农业农村和烟草部门,开展烟稻农培训指导,提升农户种植专业技术。
“2021年以前,村里制种稻面积为零,通过大力推广烟后制种,如今制种稻面积有500多亩,不少年轻人回村成了新农人。”南洋村主任肖守锦说。
绿色发展,激活乡村生态经济
随着近年种烟面积的增加,南洋村烤烟房烤能不足问题逐渐显现,2023年,在尤溪县局的帮助下,南洋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支部领办作用,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将村集体资产白云石粉厂进行“腾笼换鸟”,建设烤烟房20座。
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进烟叶产业绿色发展,南洋村联合尤溪县局在新建烤房群安装光伏顶棚,实现烤烟房“棚下烤烟,棚上发电”。
图为南洋村烤房群与烤房光伏顶棚。尤溪县局(分公司)供图
“我们村建设的烤房光伏顶棚,每年发电收入可达17万元,已成为村财增收的稳定经济来源。”南洋村主任肖守锦笑着介绍道。
如今,南洋村的产业转型成效显著,通过烟稻轮作,村民们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烟叶税和烤房光伏顶棚发电收入,每年可为村财增收30余万元。
从矿业到“金叶”产业的转型,南洋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乡村提供了宝贵经验。(曹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