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7岁的王玉龄烫个头发,结果被个军官盯得发毛——此人正是张灵甫。两人一见钟情,三个月后就结了婚。
可惜,婚姻比一场战争还短,1947年张灵甫战死,她19岁守寡,抱着儿子仓皇逃往台湾。20年后,40岁的她站在美国的镜头前,依旧风姿绰约,可心里却不知身在何方。

1945年长沙的秋天,空气中还飘着战后的硝烟。彼时的长沙,还没从战火中缓过神来,可在长沙最豪华的理发厅“一乐也”里,一场“偶遇”正在上演。
17岁的王玉龄,刚坐下准备烫个头发。她出身名门,家中富甲一方,自己又是名校女学生,天生丽质,打扮得体。
可就在她看着镜子里自己的倒影时,突然发现身后站着个高大军官。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眼神里透着一股炽热。王玉龄的脸腾地红了——这个人是谁?

他是张灵甫,36岁,国民党七十四军副军长,一身戎装,气势逼人。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其实是张灵甫精心安排的。
他特意从重庆赶来湖南,为的就是一睹王家的千金小姐。他的副官早就安排好了这一切,确保这场相遇既“天衣无缝”,又“不露声色”。
从此,张灵甫开始频繁出入王家,对王玉龄展开猛烈追求。王家长辈虽然对这位战功赫赫的军官颇有好感,但王母却坚决反对。
这倒不是因为张灵甫地位不够,而是因为她自己年轻时就嫁给了军人,结果丈夫早逝,她不希望女儿也重蹈覆辙。

而且,这个军人身上还背着一副天大的丑闻:上一任妻子,是被他杀死的。此时,曾经闹得全国都沸沸扬扬,如若不是上司有意包庇加上恰逢日军侵略,他早该伏法了。
可王玉龄却被张灵甫的才华吸引住了。他不仅是黄埔高材生,还是北大才子,能文能武。更重要的是,他在书画艺术上造诣颇深,王玉龄觉得,他不是一般的军人,而是个儒将。
最终,在国民党高官的撮合下,两人的婚事敲定。1945年秋天,他们在上海金门大酒店举行了婚礼。
张灵甫的新郎西装,居然还是借来的——他的钱存在了一个手下那里,结果部下为了结婚把那笔钱给挪用了,导致当时他连置办新衣服的钱都没。

婚后,两人移居南京,琴瑟和谐。王玉龄回娘家,张灵甫便会频频催促她赶紧回来。空军飞行员甚至打趣道:“张军长在家等你等哭了,我们刚起飞,还在你家房顶绕了一圈呢!”
但这样的幸福仅仅持续了一年多。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随军阵亡。他的遗书上写着:“玉龄吾妻,今永诀。”
那年,王玉龄才19岁,刚刚在南京生下他们的独子张道宇。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她的命运从此天翻地覆。
40岁照镜子,我还是当年那个少女?1948年,王玉龄抱着年幼的儿子,带着母亲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她曾是豪门小姐,如今却成了战争遗孀。
生活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简单。丈夫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战死后,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反而因为没有收入,日子越过越紧。她不得不靠编织毛衣、打零工维持生计。
更惨的是,50年代,她的全部积蓄被“投资人”骗走,家中顿时陷入困境。她原本可以靠张灵甫的抚恤金生活,但她不愿一直依靠救济,而是决定自谋生路。

1953年,在姨夫孙立人的帮助下,她申请到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带着母亲和儿子,踏上了前往纽约的航班。
在美国,她白天做秘书,晚上去纽约大学学习财会专业。她的人生,从豪门小姐变成了职业女性。
通过四年的刻苦学习,她以优异成绩毕业,随后在罗斯福医院、五星级酒店、美国航空公司等地工作,直到退休。
1968年,她在美国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她,身穿精致旗袍,气质优雅,风华依旧。她已经40岁,但依旧美丽动人,比当年更添成熟韵味。

可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心里却充满了疑问:“我是谁?”她在美国有着体面的工作,丰厚的收入,可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漂泊的人。她心里最深的牵挂,还是那片她出生的土地。
叶落归根?周总理说“欢迎回家”1973年,王玉龄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邀请信。周总理通过驻加拿大大使黄华,向她发出邀请:“王玉龄女士,欢迎回家。”
她犹豫了。她的丈夫是共产党曾经的敌人,而如今,中国最高领导人之一,却亲自邀请她回国。
她思考再三,最终答应了邀请。她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广州,终于踏上阔别25年的故土。随后,她飞往北京,受到了周恩来的接见。

周恩来对她说:“我当年在黄埔军校做过政治部主任,张灵甫是我的学生。我们没有把他争取过来,我有责任。”
在北京,王玉龄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她参观了许多地方,也看到了新中国的发展。她的内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她一直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可是,这片土地仍然是她最深的归属。
此后,她频繁往返美国和中国,每年至少回国一次。她还利用自己的资源,为中国做了许多实事。
比如,80年代,日本占据的“光华寮”和“清华寮”两栋大厦,产权证一直在日本人手里。

日本人企图把这两栋大厦交给台湾当局,但王玉龄坚决反对,经过努力,她最终将产权交给了北京中央政府,为祖国争回了这笔财产。
在母亲九十多岁高龄的时候,她带着母亲回到了湖南长沙,让老人家在故乡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王玉龄的一生,经历了战争、丧夫、漂泊、奋斗、回归。她的人生比任何电影都更加曲折离奇。
她40岁时,依旧美丽,可她的美,已经不仅仅是外表,而是命运的沉淀,是岁月给予她的独特韵味。

参考资料:
王玉龄——张灵甫的红颜遗孀.看天下.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