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宣布对中国船只和海运商征收高达140美元每吨的港口停靠费,相比以往几乎翻倍。
对此,网友们都惊呼特朗普这简直是“闭关锁国”,而事实上,特朗普这也是无奈而为之。
毕竟在如今造船业这个领域,中美之间的差距已经超过了1000倍,换谁来都是无力回天,特朗普又能怎么办呢?
造船业
相较于详细解释特朗普的又一次荒谬行为,相信大家更好奇的还是那个1000倍。
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长期以来,美国都是凭借其强大的海军舰队在全球范围内耀武扬威,维护者自己的军事海洋霸权。
同时,在过往的全球贸易格局里,美国则是高举 “自由贸易” 大旗,众多商船承载着美国的商品驶向世界各地,依靠强大海运能力实现商品倾销,进而巩固其经济霸权。
按照常理推断,在如此依赖海运贸易且极度重视海军力量发展的情况下,美国的造船业理应蓬勃发展,技术先进且规模庞大,在全球造船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但可惜,现实却与预期大相径庭,如今的美国造船业,已经跟随制造业一同彻底衰败,跟中国出现了难以逾越的巨大差距。
就从最简单直白的数据方面来看,在近几年,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造船实力,每年平均建造的商船数量高达 1700 艘 。
反观美国,平均每年建造的商船数量甚至不足 5 艘,数量差距达到了惊人的 330 倍,若将吨位因素纳入考量,差距更是进一步拉大,超过了 1000 倍。
全球造船完工量的统计数据更是鲜明地揭示了中美之间的落差,在2024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 55%,而美国仅仅占到全球的千分之一,实力差距一目了然。
此外,美国造船业的衰败并非仅仅体现在数量上,在造船成本、效率等关键指标方面,与中国相比也处于全面劣势:
在中国,凭借成熟的产业体系、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一艘 18 万吨散货船报价仅为 1.2 亿美元,并且能够在 2 年内交付使用。
而美国,不仅建造价格高达 5 亿美元,交付时间更是长达 5 年。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生产模式,使得美国在全球商船建造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甚至就连美国引以为傲的航母舰队如今也因造船业的衰败而问题频发,我们都知道,航母作为美国海军力量的核心象征,需要定期维护与升级以确保其战斗力。
但当下美国的情况是,一旦航母出现故障,维修困难重重,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先进的维修设备以及完善的零部件供应链,美国无法及时、高效地修复航母。
许多时候,美国只能选择对航母进行简单处理后凑合着继续使用,而一些较为严重的故障,则需要耗费数年时间进行维修乃至直接沦为废铁...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才选择了这种“闭关锁国”的办法,对中国船只加征停靠费。
而目的也简单明了,那就是妄图通过这种 “天价过路费” 的方式,逼迫各国船公司放弃使用中国船只,转而选择美国船只,以此来振兴美国造船业。
而在此前,美国还公布了 “美国货、美国运 8 年计划”,规定自 2024 年起,逐年提高美国出口货物中使用美国船只运输的比例。
无用功
但可惜,特朗普针对中国造船业推出的 “天价过路费” 政策,如同其之前推行的对等关税一样,从政策逻辑到实施效果都暴露出强烈的短视性。
这种试图通过行政壁垒遏制竞争对手的 “闭关锁国” 式手段,不仅违背全球化时代的经济规律,更将对美国自身经济与国际地位造成多重反噬,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要知道,贸易保护政策的本质是将市场竞争的成本转嫁给国内消费者与企业。
而此次对中国船舶征收每吨 “服务费”,表面上是针对中国造船业,实则直接增加了国际贸易中的运输成本。
因为往返中美航线中商船会需要支付更多额外费用,而这笔开支必然会通过供应链传导至终端商品价格,美国进口的服装、电子产品、家具等日常消费品成本将普遍上涨。
对于早已面临通胀压力、因“对等关税”而物价飙升的美国民众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进一步挤压其实际购买力与生活质量。?
其次,运输环节的双向性决定了此类政策的 “伤己” 属性,国际贸易是供需双方的双向流动,美国在对中国船舶征收费用的同时,其出口商品的运输成本也将同步上升。
以美国农产品出口为例,大豆、玉米等大宗货物主要依赖海运,若强制要求使用成本高昂的美国船舶,每吨运输成本将增加 20-30 美元,导致美国农产品在市场上价格竞争力下降。
这对于刚刚因中美贸易摩擦失去中国市场的美国农民而言,无异于 “二次伤害”。
即便抛开对美国经济的直接冲击,单从政策目标来看,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复兴美国造船业也注定是缘木求鱼。
当前全球造船业已形成中、韩、日三国主导的格局,2024 年三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 88%,而美国市场份额不足 0.1%。
美国造船业的衰败是产业结构失衡、技术断层、人才流失等深层次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绝非简单通过限制外国船舶就能逆转。
特朗普政府的此类举措,暴露的其实是对中国快速崛起的焦虑。
面对中美造船业在数量、成本、技术等维度的悬殊差距,美国未能从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入手,反而选择用 “政治手段” 替代 “市场逻辑”,暴露出其的战略失能和短视。
只能说,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试图开历史倒车的行为都将被时代抛弃。
19 世纪的 “孤立主义” 未能阻止美国崛起为世界强国,21 世纪的 “新孤立主义” 同样无法遏制多极化趋势。
美国若持续依赖行政壁垒而非市场创新,不仅会丧失重塑造船业的宝贵窗口期,还将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被边缘化。
特朗普政府的短视政策,终将和闭关锁国的清王朝一样,成为全球化浪潮中一块醒目的 “反面教材”。
参考信源:
中国新闻网 美方将对停靠美港口的中国船只额外收费 中方回应:损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