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岁的郭涛,来自郑州。2023年初,他经历了公司裁员后,离开了打拼9年的上海。
他把青春、精力最旺盛的时光,奉献给这座城市。但35岁的命运卡点,将他硬拉回到原地。他曾经迷茫、徘徊、不知所措,在尝试过多种工作后,选择了自己能够掌控的——摆摊。
“1元火鸡面”让他遇见了一群小朋友,他们站在两个世界,找到交汇点,彼此相助。在历经世间的黑暗与复杂后,郭涛没有带着悔恨去看待世界,而是保留爱意,守护着孩子的天真。
“以诗换面”
“他来了他来了!”
道路两旁的小孩奋力地追上去,他的摊位瞬间成为了整条街最热闹的地方。
下午4点,一顶顶小黄帽从校门口鱼贯而出,孩子们看见郭涛经过,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郭涛的摊位,眼见着快撞上,他们齐刷刷刹住脚步。
没等郭涛把桌子立起来,小孩已经迫不及待——帮他从泡沫箱里掏出火鸡面,撑开桌子,拿出支付的灯牌,把一盒盒面摆放整齐。
“老板老板!”“涛哥涛哥!”“5块钱谁给的”“我的我的”“我已经拿过了”……郭涛被淹没在一声声叫喊中,听得晕头转向。
好多双手一下伸过来,还不是同一个方向。有从身后穿过的,有从肩膀冒出的,这边“给我来两份”,右边又来两份,前面还有三个人等着。
今年3月初,他开始摆摊。
摆摊的第三天,街边排队的人越来越多,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他根本顾不上接话,只管递火鸡面、接钱,埋头找零。
短短15分钟,桌上的火鸡面被一扫而空。
人群散开后,一个小男孩停在摊前,垂着头,眼神躲闪。“叔叔,我没带钱,能不能送我一份?”他低声问道。
郭涛心想,直接送好像不太好。想起儿子每天在家背古诗,于是逗逗他:“那你给我背首古诗吧,我送你。”
小男孩一口气顺溜背完,接过面后,腼腆一笑。
“我也要我也要!”这古诗一背,孩子们炸开了锅——连蹦带跳地把手举高、翻书包找课本,“你考我这个!”“老板我会背这首!”“我也要背!”……
他朝地上一看,泡沫箱里还剩十几份,“来来来,排好队,排成一列。”
郭涛接过孩子们的课本,他们三四秒就背完了一首,他被这速度震惊。
“在你这背,也能送火鸡面吗?”孩子们的热情,让妻子邓敏笑出声来,觉得他们太可爱了。
“你可以背,但一会儿还得给涛哥背一遍。”小孩痛快地答应了,似乎有备而来。
随着背书的人越来越多,背的内容也变得五花八门——古诗、语文课文、英语单词、数学公式……“这个怎么念?”郭涛将课本侧过去,问四年级的女生。
火鸡面送完了,但排队背书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郭涛在一些孩子的课本上写下“暗号”,就当是打个欠条,已经背书的孩子,明天能来找他兑换火鸡面。
背诗的活动持续了两三天,到后面完全挡不住,人实在太多,他担心堵路,于是从原来的地方,挪到更远的位置,中间也冒出一些同行来“蹭流量”。
所有小朋友们跟着他走,推车背后长出的一条长长的“尾巴”。
“涛哥,你前面又出现一个同行!”“旁边又来个新的!”孩子看着比他还急,给他送来最新“情报”。
见郭涛生意火爆,前面卖汉堡的大姐、后面卖寿司的姑娘,第二天就上架了火鸡面。
他说,也理解,毕竟大家是做小生意的,郭涛没把竞争太放心里。
“书包拿了吗?”“我小黄帽落这了!”“把垃圾捡一下”……
下午5点左右,人群散去。他把东西装回车里,收拾桌子,拉着露营车往家的方向走。
雨后的空气弥漫着草丛的清香,轮子碾过落叶,发出清脆的声音。郭涛感受到片刻的宁静。
这是之前在职场,少有的体验。
程序员之梦
时间回到2023年。上海。
轮子停在了12层大楼前,郭涛拉着行李箱,回头看了一眼。
他即将离开这个让人焦灼的欲望都市。
“怎么又回家了?”保安大哥问他。“嗯,回家创业去!”郭涛强装潇洒。
成为日入100元的火鸡面摊主之前,郭涛是一名月薪3万的大厂程序员。2014年,24岁的他,从家乡郑州来到上海打拼。
郭涛大专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十年前找工作,比现在好找多了”,那时,他只要把简历发出去,一天的电话不带断的。
后来,他进了一家初创公司任QA工程师(质量保证),每天的工作都是讨论客户需求、整理需求、跟进进度。
那时年轻,他正处精力旺盛、饱含热情的状态,迫不及待想在这片领域大展身手。
刚入职他便进了一个新项目组,作为第一批加入公司的成员,他是奔着公司的股权激励去的,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前几年的时候,通宵加班都特有精神”,只要新版本准备发布,郭涛就住在公司,守着项目盯一夜,如果出故障,他随时能处理。
一股横冲直撞的劲,不断牵引他向上攀登。
刚去上海,郭涛在郊区租了一间1100块的合租房,7点50分起床,8点10分出门,先坐公交,再换两趟地铁,每天都花上2个小时才回到公司。
下班时间也不固定,准时的话是六点,但他通常八九点才走,如果加班就到凌晨一两点,或者连熬两个通宵。
“刚来的工作没解决,又来新的,还有周六日大半夜,不论雨天还是雪天,让你过来就得过来。”那段随时待命、精神紧绷的日子让他焦灼。
随加班时间一同增长的,有收入,也有病痛。
郭涛工资从最初的七八千涨到两万多,这几乎是透支生命换来的结果,长时间的久坐、看电脑、写代码,让他落下了腱鞘炎、腰间盘突等问题。
工作5年后,郭涛换了一家公司,攒下来的钱,除了寄回家里,他搬到了离单位更近的地方,上班大约半小时。
他渐渐在自己的领域做出点小成绩,但身体开始大不如从前,熬晚上11点就熬不动了。
郭涛在异地漂泊的岁月里,妻子邓敏感叹,孩子很想爸爸,但只能每周视频通话两三次。
上海距离郑州900多公里,他一年只回三趟家,专门挑长假,因为时间更宽裕。
离家太远,加之工作的忙碌,郭涛缺席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刚去上海的时候,大儿子一岁多,现在都十岁了。
2023年初,疫情后刚开始复工,他正和同事讨论着客户需求。这时,手机弹出消息称“集团人事调整,需要大批裁员”,其中有他的名字。
而十几天前,郭涛刚领完5万多块的奖金,仍沉浸在喜悦中,这一通知如同晴天霹雳。
一年年熬下来,他不断为这座城市输送能量,为公司费尽心力,耗尽脑细胞。金钱、内卷、欲望、孤独、劳累交织在一起。
原来,理想和浪漫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只有病痛,真实地停留在了自己身上。
他才发现,自己一直在为别人而活。
午后阳光照射,大厦倒影在柏油马路上,他与这座城市的关联,就像这个倒影。高楼的影子包裹着他,他只见楼的轮廓,没了自己的身影。
“这回爽了,再也不用加班了。”郭涛的郁闷中交杂一丝雀跃。他一下从高压状态中松绑,但心里也空落落的。
郭涛在家度过了四个月的迷茫期,“挺想忙起来,但又不知道该忙些什么”,他每天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辅导小孩写作业、接送上下学、做饭和打扫卫生。
后来,郭涛有天发现银行卡快没钱了,他心想,必须去挣钱了。
重新找回状态后,他开始投简历、找工作。
“你好好干,一个月,挣十万都有可能。”屏幕那头传来声音,郭涛把电话挂断。
他在面试电话客服,工作内容是介绍保健品,“感觉像传销”,他不想干坑蒙拐骗的事。
郭涛在职时曾负责招聘过新人,熟知程序员入职的门槛。
“35岁肯定是不行,33岁都要考虑一下。”而且,回到郑州后,程序员的岗位很少,但凡他投过简历的,之后都没有任何消息了。
从上海回到郑州,工资的大幅转变,也成了他找工作的拦路虎。“你之前拿两三万,但现在他们只能给你开五六千的工资,人家也不会要你。”郭涛深感无奈。
他还应聘过电话销售,因为老板埋冤他没有别人张口就来的话术,打电话不够利索,最后干一个月就回去了。
去年,他又到了工厂流水线做手机配件,但他适应不了被人盯着干活的感觉,体验了半天就回家了。保安值夜班的工作,一个月工资五六千,他也心动了,但需要去外地,便作舍弃。
后来,他还去跑过一段时间外卖,但在外地漂泊太久,对家附近的路很不熟悉,跑了一段时间后也停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每个月两三千的房贷、一千多的车贷,以及两个小孩的上学费用、家庭的日常开销……现实中的压力陆陆续续向他涌来,他不得不打破困境,主动往外迈一步。
成为老板
2025年3月,他拉着白色露营推车来到单元门前,突然停住脚步,“要不回去吧?”他问自己。
从月薪三万、坐办公室办公,再到站在街上推车摆摊,他有点拉不下脸。但他告诉了儿子,今天要到校门外摆摊,万一孩子出来看不见他,会失望的。
“都走到这了,走吧。”郭涛把门推开。
为了这一天,他做了不少准备。今年春节,郭涛意外刷到摆摊卖火鸡面的视频,这给了他灵感。他想着,自己小区里也有学校,可以试一试。
在他看来,摆摊虽然挣得不多,但能换来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让他开辟多条赛道,赚更多的钱。
下定决心后,他开始在网上找如何做火鸡面的教程,然后用一周的时间,反复调试味道,并在纸上记录用料和份量。
“想把火鸡面的辣度调低一点,毕竟是小朋友吃。”郭涛说道。
四年级的儿子成为他的试吃官,他不断调整到儿子觉得好吃的味道。他笑称,这是“经过小学生验证”的火鸡面,他有信心能够卖好。
每天早晨10点多,他会去楼下超市买新鲜的胡萝卜和黄瓜,下午3点,他开始在厨房里备料。将切好的洋葱丁,倒入锅里,炒底味增香,然后放辣椒酱、鸡汁、蕃茄酱一起熬制。
旁边的大锅里煮着3斤面饼,煮好后将面捞出来过凉白开,最后将面和酱料倒入锅中翻炒。
程序员谨慎的思维习惯,也被他迁移到卖火鸡面上。比如食材的处理,他会考虑很多的细节。
面条过水时,他会侧过头,俯身趴在不锈钢盆上仔细观察水面,担心有头发丝掉入,或者夏天可能有小虫子,“多看一眼也就2秒钟,食品行业避免不了这种的事。”他说。
也有小孩反映,他不爱吃胡萝卜,让郭涛少放点。“但我想着不行,要营养均衡,就都放了。”最后,这个小孩还是把胡萝卜全吃光了。
炒完面,他将刮好的黄瓜丝、胡萝卜丝、火腿肠铺在一份份火鸡面上,最后装盒,用皮筋绑紧打包。
下楼走五分钟,郭涛到了常驻的摊位,这是小区的内部路。
小男孩从兜里掏出1块钱,手又缩回去。郭涛从人群中发现了他,把他喊了过来说:“要不然你背首诗,面送你。”“我今天生日,你能送我一份吗?”女孩站到他身旁,轻声问道。
郭涛爽快地把一份面递到她手里。“老板老板,我还有11天生日!”“背完能有两份吗?”孩子们滔滔不绝,郭涛被他们逗笑了。
“涛哥,我们校长昨天还拍了你照片!”又一个小学生给郭涛送来“情报”。“怎么不叫他来一起吃?”郭涛开起玩笑。
他们之间的相处没有违和感,郭涛总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小学生里不乏他的粉丝,除了来买面和背书,甚至有专程找他要签名的。“签这,签在校长名字旁边!”几个小孩把郭涛团团围住。
“太有意思了。”每当回想起来,郭涛能感觉到真切的幸福。
郭涛的火鸡面定价在1元和3元,分别是小份和大份。其中,还有不要钱的“豪华版”,里面放了2根完整的火腿肠,以及芝士片,是给背书表现好的小孩准备的。
1元火鸡面的利润是5毛,一天下来他能赚100块左右。
起初,他对于摆摊事业的设想是:卖100种小吃。所以定价低也是出于尝试,他想多试几个品类,看看哪一种适合卖,等到夏天,或许卖一些清凉的食物,例如冰粉。
“背诗送面”的视频,意外让郭涛的小摊被更多人熟知,妻子邓敏曾担心这样做生意会亏本。
“几乎是卖一半、送一半的,我们本身定价低,利润不高”,但邓敏现在觉得这些顾虑都不重要了。
她坦言,对于上了几班、996工作的人来说,和小孩的互动太治愈了,因为他们向你们传递的东西很温暖、很纯粹,这是职场里无法拥有的,是金钱换不来的。
提灯引路
到了周末,郭涛揣上几瓶饮料,带点小零食,和孩子们在某个地点“汇合”。等他们来了,郭涛拎个小板凳往那一坐,开始抽查大家背书。
“不像之前周六‘来了新需求,你先来吧,来看一下,没你不行’然后屁颠屁颠去加班,一分钱也没有。”
如今,他仍笑称“抽背”是另一种加班,但这一次,是孩子们的爱意驱动他主动去做这件事。
老师布置要背的诗、怎么背都记不住的诗、不愿背的诗、课外没学过的诗、没给爸妈背的诗……孩子们通通来找郭涛背。
周末不一定会奖励火鸡面,但背好了能收获小零食或是口头赞誉。
当孩子们念错了发音,郭涛会补一句:“我也读错过”,他不想让孩子灰心。
在郭涛的小摊前,背书变得不再可怕。无论怎么背,都是被允许的——可以背错、可以念快、可以卡壳,全篇忘记了也没关系。
郭涛都会鼓励他们: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后天。只要你踏出这一步,就很好——这和成人世界的逻辑亦是相通。
有网友透过郭涛的视频,看见有一个小男孩想吃面,但不敢上前背书,这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木纳和胆小。他想让郭涛帮忙带几句话,替他告诉小男孩。
“不要成为胆小的人,要勇敢一点。”郭涛觉得口头表达转瞬即逝,他希望这份传递更有温度,就把网友的话写在纸上,交给了男孩。
有家长在网上看到郭涛的视频后,专程骑电动车带孩子来“面对镜头背一段古诗”,他们想锻炼孩子勇敢表现自己的能力,而非仅仅为了学习。
郭涛发现,如今这个时代的小孩,比他小时候勇敢多了,“别说这么多人面前背书,以前我买个东西都躲在大人身后,不敢讲话。”
这也是郭涛坚持这件事的原因之一。现在,他通过社交平台“涛哥摆摊记”的镜头,记录着自己与孩子们的互动。
他说,孩子们现在不理解,但说不定十年后,他们再次看到这些视频时,能想起这段时光,能像当初这样勇敢表现自己、坚定地相信自己。
郭涛希望孩子的成长路上,能成为拥有“三个印章”。
第一个印章是学习好,第二个是勇于展现自己,第三个是勇于挑战自己,所以他开创了“背课外诗”的挑战,让孩子们表现自己的同时,可以尽可能地打开知识面。
但面对网友们提出“微积分”的超纲题,郭涛没有实现。
谈及教育,他立马变得严肃:“对孩子们的教导要符合实际,慢慢来,不能只为了有意思而搞噱头。”
郭涛的真诚和善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他们的行动和言语里泛起涟漪。
有的孩子热心地维护现场秩序;有的孩子帮忙递火鸡面、传课本;有的孩子在营业结束后拾起周围的垃圾。
当他把火鸡面价格定为1元时,有的孩子还会担心他亏本:“老板你不用放那么满,我们就解解馋,不然回家吃不下饭了。”
过去,程序员的工作像是搭乘了一趟不断飞奔向前的列车,不知何时才能停下。
没想到,意外地离开,让郭涛原本沉寂的生活有了松动。这些裂痕,成了光涌进来的地方。
如今的生活,每天能赚100块左右,月入约3000,这大概是他在大厂时月收入的10%。
虽然赚的少了,但某种意义上,他也拥有了更多——如果没有被裁,他或许不会遇见这群小朋友,获得源源不断的爱意;如果没有被裁,他或许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更有意义的事,能影响到更多的人。
“当流量泡沫退去,热度不再,你们是否会担心生意不如现在,难以坚持?”「视觉志」问郭涛夫妇。
但在他们看来,流量或许是虚幻的泡沫,但对孩子们的影响真实存在过,足矣。
从业9年程序员的郭涛,无法再把人生过得像程序了,他发现,生活可以清贫,收入可以不高,但生活,少不了诗意,离不开烟火。
再见,乏善可陈的程序员。
来吧,热气腾腾的火鸡面。
(应受访者要求,郭涛、邓敏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