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床垫料勤更换,两月幼崽患病少,稻田田螺防药害,回乡青年经验谈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养殖产业。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同的地域、地形都孕育着独特的养殖特色。就像在北方的寒冷干燥地区,养殖猪可能会面临冬季保暖的难题;而南方的湿热环境,养殖鸡就更要注重通风防潮。我有个南方的朋友叫小李,他是回乡发展养殖产业的。
咱们先来说说小猪的养殖。小猪生长速度快,但在幼崽时期特别容易患病。像两月大的幼崽,要是产房的环境不好,那小猪的健康可就堪忧了。很多养殖户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产床垫料如果长时间不更换,里面滋生的细菌和寄生虫就会传染给小猪崽。我有个邻居老赵,在北方的养殖场养猪。冬天的时候,他想着省点事儿,没有及时更换产床垫料,结果不少小猪崽就患上了呼吸道疾病,治疗起来又费钱又费力。其实,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定期更换产床垫料,小猪崽们在健康的环境里成长,得病的几率大大降低。
再讲讲稻田养田螺的事儿。稻田养田螺现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不过这其中的学问可不小。种稻的同时养田螺,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让稻田有更丰富的生态环境。但是田螺很容易受到药害,像除草剂之类的农药,要是不小心撒到稻田里,那田螺可就遭殃了。在我们南方的一个小村落里,有个小伙子叫阿强,他在稻田养田螺。之前他没有经验,邻居用了一种比较便宜的除草剂除草,结果没注意,有部分药水飘到了田螺池里,那些田螺就死了一大半。后来他学习了很多知识,知道了要选择对田螺无害的生物防治草害的方法,并且对稻田进行分区管理,有效避免了药害对田螺的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绿植来调节环境也很重要。比如说在南方的稻田边,如果种上薄荷这种比较常见的绿植,它不仅能散发出清凉的气味驱赶部分害虫,而且薄荷还能作为天然的香料使用。但如果种的是薄荷和水葫芦搭配就不太好,水葫芦繁殖速度过快,容易泛滥影响稻田正常生长,而且水葫芦对于改善环境的作用比较单一,不像薄荷一样有多种功能的叠加。还有一个冷门的绿植叫紫苏,紫苏的茎、叶和种子都有特殊的香味,可以用来驱虫,在湿度比较大的南方稻田周边种植很不错。它和薄荷相比,紫苏更耐高温,薄荷在长时间处于非常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可能会有一些生长缓慢的情况。另外还有一种叫罗勒的绿植,它在阳光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下能生长得很好,并且有淡淡的香味,可以吸引一些有益昆虫,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田螺和小猪崽的安全。在北方的养殖场如果用罗勒和薄荷对比的话,罗勒相对比较怕冷,薄荷会更耐寒一些。
回乡青年小李在这方面就做得很不错。他回去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在种稻养鱼,他就想到用稻田养田螺。小李在做这个项目之前做了很多功课,他了解到不同绿植对幼崽和田螺的影响。他在稻田周围种了薄荷和紫苏。薄荷在夏天起到了很好的降温作用,也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授粉,让周围的稻子长得更好。紫苏则在夏天高温的时候,凭借自身强大的耐热能力,持续散发驱虫的气味。而且小李在产房产垫料的选择和管理上也下了功夫,他专门找了专人负责产房,每30天就更换一次优质的垫料,保证猪崽生长环境干净整洁。
小李的成功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启发。有个养殖户以前总是心疼产垫料的成本,不经常更换,小家伙患病了才后悔莫及。小李就给他详细讲解了小猪崽在不洁环境中容易感染病菌的原因,说得头头是道。还提醒他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也要考虑进去,比如南方湿度大,细菌繁殖得快,产垫料得换得更勤一些;北方气候比较干燥,可能换得频率可以稍微低一点,但也不能太久不换。
再说养田螺这边,有个老养殖户王大叔,他种了一辈子稻,以前都是种单一种类的田螺。后来跟小李交流后,他尝试着改变。他会根据不同季节调整稻田的管理方式,在温度比较低的冬天,他选择养一些比较耐寒的田螺品种,他还在稻田里种了罗勒,冬天罗勒不会长死,到了一定时候能收一些罗勒种子,还能给稻螺混养的稻田增加一种别样的景观。而在温度较高的夏天,他就选择多养殖一些生长速度快的田螺品种,稻田里种满薄荷和紫苏。
在养殖的养殖场里,时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拿猪养殖来说,小猪崽3个月以内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周期。3个月内小猪崽的抵抗力比较差,环境对它的影响很大,养殖的各个环节都得把控好,这个阶段就像是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地基要是不稳,房子盖得再高也不行。一年到头,养殖过程中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重点工作,季节交替的时候更是要防范疾病的爆发。
地域之间的差异也给养殖带来不同的挑战。北方的养殖环境比较干冷,南方的养殖环境比较湿热。就拿在养殖场养殖牛来说,在北方养殖需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饲料的选择可能也要偏向能量高的,能帮助牛抵御寒冷。而南方养殖就需要更加注重防暑降温,饲料更多的是要考虑除湿等方面,不然牛吃了容易拉肚子。不同养殖环境下的饲料储存方式也不一样,北方的干燥气候,饲料储存相对容易一些,而南方如果储存不当,饲料很容易发霉变质,进而引发牛食用后生病。
阿强在稻田养殖的过程中,也因为南北差异遇到过不少问题。他原本按照南方的方式给稻田施肥,结果在一些北方来的亲戚来参观后,他才知道原来不同的地域对于肥料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南方的土壤比较肥沃,而且经过长时间的耕种,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比较稳定,南方种植的稻子施肥注重氮肥适量就好,重点要提高稻子的品质。但北方的土壤相对比较贫瘠一些,就需要多补充一些磷、钾等元素,这样才有利于稻子的生长发育。后来阿强就去学习了南北稻田养殖的差异知识,调整了自己的施肥策略。
在养殖产业里,还有很多人在探索创新。南方有个做生态养殖的养殖户,他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养殖模式。除了在稻田里面养田螺和种植各种驱虫的绿植。他在猪养殖方面,除了保证猪圈的环境干净,还会给猪提供一些天然的饲料,像收集森林里的野菜等,这种天然的饲料让猪长得健康又肥美,猪肉的味道也特别好,价格也比普通猪肉高了不少。这种养殖模式虽然一开始投入的时间和成本高一些,但从长远来看,经济效益是很不错的。
养殖的道路上有诸多需要探索的地方,从动物的养殖环境,包括产房的垫料管理,到稻田养田螺时要注意的农药使用,再到不同地域养殖差异的把握,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养殖成果。不同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也都不一样,而且时间、地域等因素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挑战。那么问题来了,在您的家乡,有没有类似的养殖经验呢?或者您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独特的养殖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