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清建议将中华茶文化融入“全球文明倡议”

六堡文化 2025-03-20 10:46:55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4日在京召开。对此,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特别推出“两会直通车”系列报道,聚焦茶界代表委员的建议与提案,将代表委员关注、关心的茶界问题及时传达给全国茶人。

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白水清是连续三届的老委员,作为一位长期从事茶文化推广、茶产业经营的老茶人,他建议将中华茶文化融入“全球文明倡议”。

白水清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永久荣誉会长

白水清委员向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介绍说,他经常到东南亚地区宣讲茶文化,有时碰到第四、五代的华侨后裔,他们一接触茶文化就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深深被中华文化的底蕴与魅力所折服,并激动地对他说,祖辈们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过唐山喝唐山茶”,原来喝的不仅仅是一杯清茶,更是茶中的灿烂文化、茶中的骨肉情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白水清委员介绍说,在这短短的六十五个文字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是全球文明倡议。

众所皆知,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全球各地,茶叶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茶产地几乎遍布世界,而将茶与文化结合的如此紧密,似乎没有第二个商品,中国人的茶文化无所不包,无论是儒家的仁爱,还是道家的自然,抑或是佛家的慈悲,都能在茶文化里找到结合点。

茶文化可以很雅,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文化也可以很俗,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生活,天天接触。茶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再多的阐释也未必能够说清楚,但说一千道一万,“和”是其核心,“和”的特性是永恒而历久弥新的。

茶以人为本,茶以和为贵,和以茶为媒。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史,被世人称之为“礼仪之邦”,茶文化正是这“礼之用,和为贵”的历史见证。茶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雅俗共赏,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遍及方方面面,诸如文学诗歌、宗教哲学、音乐绘画、经济政治、军事外交、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这就为我们在服务“全球文明倡议”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和努力的方向。

我们努力弘扬茶文化,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透过茶媒介,自觉熏陶,提升自我,以茶会友,言传身教,主动向中外朋友们展现茶文化的“和”内涵,和气生财,和顔悦色,和和美美,和蔼可亲,和睦谦卑,和声相应,和光同尘,祥和安宁,协和万邦,调和鼎鼐,修和教化,颐和通泰,等等,要使这种“茶和天下”的思想融入到个人的血液里,而不是挂在嘴边。

“全球文明倡议”是大口号,是大题目,是大文章,是大目标,我们要自觉去践行,就是实实在在的庸行庸德庸言,莫谓善小而不为,人人可以做,天天可以做,处处可以做 。

当今是中国茶业界有史以来最兴盛的时期,领袖人物带头推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科研力量大力赋能,广大茶农戮力同心,使得中国的茶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茶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并举的大繁荣。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个别不足之处,例如茶叶产品的过度包装,有些茶叶包装美轮美奂,里三层,外三层,小袋套大袋,资源的浪费造成的恶果更是难料;有些地区假“茶文化”之名,行商业促销之实,各样名堂的比赛成灾,商业化极度泛滥,有商业没文化,严重玷污了“茶文化”之美名,这些各式小事,务必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改进,才能使弘扬“茶文化”走在正确的大道上。

潮平两岸澜,风正一帆悬。只要我们持久秉承“平和中正”的茶文化核心理念,深入挖掘茶文化精髓,使之与现代信息社会融合创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相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茶故事必定更加精彩,一定能够、也应该为“全球文明倡议”的践行,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注】本文文字内容转自“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茶文化、美文、国学知识,

快速起步、全面学习六堡茶,

请关注“六堡茶微刊”微信公号

0 阅读:0

六堡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