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打击AI生成假图:网购商品图的“照骗”现象有多严重?

云端客 2025-04-15 21:10:06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电商平台浏览商品时,被商品图片深深吸引,然而收到货后却大失所望?

图片精美绝伦,实物却粗糙不堪,这种“货不对板”的现象,如今愈演愈烈。

罪魁祸首是谁?

答案或许指向了AI生成的假图片,它们正悄然入侵我们的网购世界。

这些AI生成的图片初看光鲜亮丽,模特姿态表情完美,商品质感十足。

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一些端倪:模特的姿势、表情千篇一律,商品的细节模糊不清,甚至存在违反物理规律的现象。

这种似是而非的感觉,让人感到说不出的怪异。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晒出“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巨大差异。

一件在AI图片中如丝绸般顺滑的聚酯纤维衣服,实物却粗糙廉价。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AI假图太离谱了!”

“看得我后背发凉!”

消费者们“货不对板”的经历并非个例。

AI假图技术日新月异,可以换脸、换装、换背景,风格多样,从写实到动漫,甚至可以营造出奇幻的氛围。

这种技术的滥用,却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和损失。

面对AI假图泛滥的现状,淘宝平台终于出手了。

近日,淘天集团宣布启动全平台AI假图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

淘宝规定,商品图片应以商品实拍图为核心,修饰应当适度,避免失真。

严禁利用AI技术合成显著失真、与实际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图。

那么,淘宝是如何识别AI假图的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材质失真,例如AI技术导致材质表现失真、纹理褶皱模糊;效果失真,例如过度美化,无法展示商品真实效果,呈现动漫感、面部磨皮过度等;场景失真,例如图片出现畸形人体、违反物理规律的场景;图片质量差,例如出现抠图白边、贴图感明显等。

淘宝此次行动并非孤立的事件。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经营者应当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展示商品的信息,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此外,广告法也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也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要求对人工智能生成合成的内容添加标识,这将进一步压缩电商平台图片造假空间。

AI技术本应是提升效率、改善生活的工具,当它被用于制造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时,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淘宝的打假行动,无疑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净化网络购物环境的重要一步。

未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诚信经营,如何让消费者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免受虚假信息的侵扰,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你认为,除了平台的监管,消费者自身应该如何识别和防范AI假图呢?

0 阅读:39

云端客

简介:云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