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时代不比往常,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均寿命较古代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是越来越明显了。谁都有老去的一天,老年人将来应该过怎样的晚年生活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要提前去想到的问题。
为小伙子的大爱点一个赞!
首先简单聊聊养老院这种机构出现的社会原因。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如今的年轻人压力大呀!房子、工作时间、债务这三座大山压得年轻人们喘不过气来,大学毕业后很多人都需要为生存而奔波忙碌,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以后,空闲时间被小家庭的事占去一部分,有了孩子后又会围绕着孩子们团团转。子女们陪伴父母的时间属实不多。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的年轻人们大多数都不和父母在一个家甚至不是一个地方住,不是古时几世同堂的那种家人居住相处模式。
村里的年轻人向往城市,城市的年轻人向往在异省乃至国外定居,事实上就是如今的年轻人很多都不是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很多人都是这样。
这种情况自然就会造成老年人老无所依的局面,于是养老院就应运而生,而且去得起养老院的也得是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才可以负担得起。
很多年轻人也着实不愿意听父母在身边唠叨,以为经常寄一些生活物资或钱财之类的就算尽孝了。那么这真的算是孝吗?
关于什么是尽孝,《论语》里面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述,比如: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禁,何以别乎?”
看到了吧!社会变迁但是人心不变,孔子那个时代孝敬父母的方式是和现代人完全一样的。然而喂狗喂马和孝敬父母能相提并论吗?孝敬父母关键就在于一个“敬”字。
可是上述社会问题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怎么办呢?好的养老院无疑是解决这类社会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河南小伙子樊金林想要让略显暮气沉沉的养老院的老人们学习年轻人的东西,从而重新焕发出生机,让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做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善举。
谁都有老去的一天,生老病死乃是自然定律,这个事情无法避免。我们想让未来的子女怎么对待我们,那我们就要首先去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给自己的儿女做一个榜样。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理。
社会风气的改变还是更多的要依赖那些权贵名人富者,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在哪里摆着,社会大众会效仿他们,他们因为财务自由也更容易做到把父母亲人接到一块住,或至少是在一个地方离得近一些。
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辛酸和不易,寸土寸金昂贵的房价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但是“常回家看看”去经常陪伴一下父母总可以做到吧!
设身处地想一想那些儿女们不在身边的父母们的艰难处境,遇到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伸手去帮他们一把难道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佛说:众生皆我父母。我不知道某些满口念佛的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佛学是需要身体力行的,光念来念去有口无心无行有什么用呢?白费功夫罢了!想要往生极乐,这些人是痴心妄想。
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要推己及人地想想自己和别人,老龄化问题和亲子关系孝敬问题每一个人都很有必要去想一想做一做。
最后以《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中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话做结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世事如棋局局新,棋理不变古今通。
悟空心中如意笔,静谈天下风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