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刘丛强教授在贵阳学院作题为“人类世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系统科学”的专题讲座,1500余名师生代表现场聆听报告。

在专题报告中,刘丛强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学科特征。通过对比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实践特点,他指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更关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旨在建立行星尺度的预测体系。他以太阳辐射驱动的能量循环为例,生动阐释了地球系统维持动态平衡的开放性特征。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刘丛强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五行说”与现代科学结合,提出了要素互联的动态平衡观和多维协同的整体论等创新研究范式。
贵阳学院校长黄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刘院士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为师生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
【科普:何为人类世?地球系统科学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变化迅速的时代,人类活动——包括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正导致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发生快速且大规模的改变。这些改变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以及塑料污染蔓延至深海和极地等现象。这个时代标志着人类活动成为改变地球环境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家们称之为“人类世”。
全球变化的核心在于人为排放和其他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及人造物质进入自然环境,打破了原有的自然循环平衡,进而引发了地球生态和环境系统的显著变化。
在人类世,人类社会必须深刻理解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目前的资源消耗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的再生能力,持续的过度消耗将导致不可逆转的生态崩溃。
地球系统科学是解决当前人类应对全球变化挑战的关键。它像一位“地球医生”,整合了大气、海洋、生物等多方面的数据,并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未来可能的情景,揭示生态和气候的临界点等风险。只有依靠系统科学,人类才能从“地球的破坏者”转变为“智慧的管理者”,在人类世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贵璇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