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结果揭晓,联盟党以28.6%的得票率逆袭成功,69岁的弗里德里希·默茨即将成为德国新任总理。
这位身高1米98的“铁娘子”默克尔前同事,曾因亲美立场和反华言论引发争议,如今他能否带领德国走出经济泥潭?中德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默茨的政治生涯充满戏剧性。作为基民盟资深党员,他曾两次败给默克尔,2009年退出政坛后却在美国企业担任高管,甚至成为美国“大西洋之桥”协会主席。
2021年默克尔宣布退休后,他高调重返政坛,却因在俄乌冲突中力挺乌克兰、鼓吹“中国威胁论”等言论,被贴上“反华魔怔人”标签。
但胜选后,默茨画风突变。他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主动与王毅外长会晤,称“中德合作是德国经济的定心丸”,并承诺推动中欧贸易摩擦解决。
这种“打左灯向右转”的操作,暴露出德国政坛的深层矛盾——既要应对美国关税威胁,又不敢彻底得罪中国。
默茨组阁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可能与绿党联合执政。绿党近年来在朔尔茨政府中充当“搅屎棍”,外长贝尔伯克访华时竟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甚至将人权问题与经贸合作挂钩。
若绿党加入执政联盟,德国大概率会跟随美国在技术限制、人权议题上对华施压。
更严峻的是,德国经济已陷入“三重危机”:GDP连续两年负增长、工业外迁加速、能源成本飙升。
尽管默茨嘴上喊着“摆脱对美依赖”,但德国军费仅占GDP1.3%,能源命脉仍被美国捏在手里。
这种情况下,他真的敢为了中国跟美国翻脸吗?
危:
价值观分歧:默茨曾批评中国“不符合西方法治标准”,绿党更在涉台、涉港问题上大放厥词。
供应链博弈:德国正推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去中国化”,甚至可能配合欧盟发起贸易调查。
机:
经济现实:2024年中德贸易额达2470亿欧元,德国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对华投资创历史新高。
民意倒逼:63%德国民众反对“对华脱钩”,选择党主席魏德尔更喊出“恢复与中俄合作”的务实口号。
默茨的胜选本质是德国精英阶层在“亲美”与“务实”间的摇摆。
他一边向中国释放合作信号,一边又警告企业“减少对华依赖”。
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或许能短暂维持中德关系不崩盘,但长远来看,德国若想真正独立自主,或许得等到绿党下台、魏德尔上位那一天。
文:深度问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