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么使用胰岛素,肝就废了!医生忠告:不注意5点,是给肝上刑

梦槐玩转养护 2025-04-02 03:06:21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胰岛素临床使用专家共识(2021年修订版)

中国肝病学会.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2年更新版)

如果你正在打胰岛素,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汗毛倒竖,但别急着关掉,尤其是你已经打了三五年,肝功能指标时不时“飘红”的那种人。

今天这篇文章,不讲大道理,只讲一个现实:胰岛素用得不对,肝不是慢慢“坏掉”,而是被你自己一点点“捣毁”的。

我们要谈的,不是血糖控制有没有达标,也不是“胰岛素会不会上瘾”这种老掉牙的问题,而是你可能从未意识到的——胰岛素对肝脏的“隐形暴击”。

为什么会说“胰岛素打多了,肝会废”?

很多人觉得胰岛素是救命药,确实,它救过无数人。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把手术刀用得好是治病,用不对是杀人。胰岛素也是一样,尤其是用了几年之后,你的肝脏可能早就悄悄亮起了红灯。

我们先不谈那些复杂的生理过程,记住这句话就行:胰岛素不是直接降血糖的,它只是让细胞把血糖“吃进去”——而肝细胞,是个永远吃不饱的“贪吃鬼”。

当你胰岛素打多了、打错了、打得不对时间,肝细胞就会像吃进太多糖的一头牛,最后撑出脂肪肝,甚至肝功能衰竭。

1.“饭还没吃,针先下肚”——肝的第一道灾难

很多糖友有个习惯:不管三七二十一,饭前30分钟先打针,至于饭吃不吃、吃得多少?无所谓。

问题来了:胰岛素是“开门让糖进”的钥匙,但如果“糖”还没来,肝细胞就会被逼着自己“拿糖出来”——也就是启动糖异生,自己造葡萄糖。

结果就是:血糖不但没降,还可能低血糖,肝还被迫“加班”制造糖,长期下来,肝脏功能紊乱。

正确做法:胰岛素的注射时间要根据种类来定,快效型可以饭前15分钟,基础胰岛素则应固定时间注射。千万别“针到肚中饭还没来”。

2.“剂量越多,效果越好”?错!这是在给肝上重刑

一些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就擅自加量,甚至“今天多吃点,明天多打一针”。

这就像你家厨房着火了,你拿汽油灭火。胰岛素打多了,最先中招的不是血糖,而是肝脏。

过量胰岛素会导致肝细胞持续合成脂肪,最终转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而这种脂肪肝,往往没有症状,一旦发现,已经是“肝硬化前夜”。

建议:胰岛素剂量需要医生根据你的饮食、运动、体重、胰岛功能残余来调整,绝不能自作主张加量减量!

3.“天天打针没改生活习惯”,就像天天刷牙不洗脸

说句扎心的话:很多人以为胰岛素就是万能的,血糖高就打,打完就万事大吉,照样吃、照样熬夜、照样不动。

你是在用胰岛素,硬扛一个“烂”生活。

胰岛素的任务是把血糖推进去,但你不给身体一个“消耗糖”的机会,这些糖最后都堆进肝里变脂肪,肝能不胖吗?

建议:即使打胰岛素,也必须减少高果糖饮料、高脂肪饮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胰岛素不是你懒惰生活的遮羞布。

4.“夜里打针,早上不查肝”,你可能错过了最早警报

很多人只盯着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却从来不查清晨肝功能和早晨空腹胰岛素水平。

很多药物性肝损伤和胰岛素相关肝代谢紊乱,就是在凌晨到清晨这段时间发生的。因为这个时候,肝脏正忙着给身体供糖,而你给它塞了一针长效胰岛素,它一边被抑制,一边又被要求“供货”,就像一边堵车一边让你加速,一定出事故。

建议:每3-6个月定期查肝功能、空腹C肽和胰岛素水平,别只盯血糖,看全图!

5.“一针到底不换方案”,你是在把肝按在地上摩擦

胰岛素不是终身不变的方案。有些人用了五六年,血糖控制越来越差,肝功能越来越糟,却还在坚持老方案。

身体一直在变,胰岛素方案也该变。

有些人原来适合基础+餐时方案,后来可能更适合胰岛素泵或GLP-1联合用药。但很多人嫌麻烦,一针打到底。结果就是:胰岛素越来越多,肝脏负担越来越重。

建议:至少每年和医生一起复评一次胰岛素治疗方案,灵活调整,别固守老方子。

胰岛素不是毒药,但它能成为你的“肝门杀手”

我们不是在妖魔化胰岛素,也不是让你停药。而是提醒你:胰岛素不是“打了就行”,它是一门技术活,一场长期战役。

你需要做到的,不是盲目依赖,而是:

精细使用,按时按量

生活配合,饮食运动同步调整

定期监测,关注肝功能与胰岛功能

动态评估,方案随身体变化而变

“血糖是表,肝是里”——别只看表面,忽略了根基

很多糖友把注意力全放在血糖上,忽略了肝脏这个“幕后英雄”。但别忘了,肝脏是你血糖调控的总司令部,它的健康,决定了你血糖的稳定程度。

你可以把胰岛素打得再精准,肝要是“罢工”,血糖还是乱成一锅粥。

医生送你一句话

“胰岛素用得对,是救命;用得差,是慢性杀肝。”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病例的结论。希望你今天看完这篇文章,可以重新去看看你的用药方式,问问你的医生,查查你的肝功能。

这不是为了吓唬你,而是为了提醒你:肝不会说话,但它会“记仇”。你怎么对它,它都记着。

别再对它下“慢性毒刑”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