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孔茜
从沙特阿拉伯油田建设到智利5号公路修建;从蒙古国沙林格尔煤矿运输到西非西芒杜铁矿开采……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山东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源根石化”)润滑油产品的身影频频出现。
坐落于济宁高新区的润滑油行业的“低调巨头”,以工程机械润滑油起家,靠着过硬的品质在行业创出一片天。这家民营企业不仅是“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还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亚极寒施工禁区
-50℃润滑油也丝滑
当水在零度凝结成冰,机械的“血液”——润滑油同样面临着凝固风险。一场与自然法则较量的科技攻坚战,曾在中亚广袤的冻土沼泽地上演:源根石化研发的-50℃超低温润滑油,改写了国际润滑领域的技术版图,助力工程机械在-50℃的极寒禁区持续运转。
这片被称为“施工禁区”的中亚沼泽地,每年仅有冬季冻土期可供作业。但极端低温导致设备频繁“罢工”,美标润滑油-35℃的低温阈值在此沦为“实验室参数”。面对客户设备连轴转的严苛要求,源根石化技术团队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极限挑战。
“我们通过合成基础油复配技术,让油品在-50℃仍能保持流动性。”源根石化技术总监宋来功直言,面对暂无低于-35℃的行业标准,开山辟路成为应对之法。半年时间里,在国家级实验室内的研发日志中,数百组配方数据、上千次试验记录。当实地验证,温度计指向-50℃时,装有源根石化超低温液压油的工程机械车辆仍能在冻土上施工,见证了民营企业在突破壁垒之路上的技术胜利。
自主创新之路,源根石化并未止步。国内首家推出6000小时抗磨液压油,反超国外知名品牌同类产品1000小时,打破国外品牌垄断,是源根石化打出的又一场行业“翻身仗”。
“在国内行业抗磨液压油普遍使用2000-3000小时的情况下,我们先推出5500小时,如今已升级为6000小时。”源根石化市场部部长白磊直言,产品长效是帮助企业降低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以抗磨液压油为例,如使用2000小时油品需83天更换一次,每次更换约用时1天。但随着产品升级,使用6000小时油品,则可以250天更换一次,极大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我们还陆续研发出防冻效果达到-70℃的防冻液、能适应5000米海拔以上条件的润滑油等行业高端产品。”白磊介绍,历经30余年,企业已在行业崭露头角,先后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2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6项等。如今,拥有专利141项,承担30项省部级、地方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项目。

风机齿轮箱润滑油
突破国际同行束缚
国产替代在源根石化不仅是口号,更是以硬核技术突破的企业进阶之路。
面对新能源风机齿轮箱润滑油长期被进口品牌垄断的行业痛点,这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双料认证的领军企业,历时183天技术攻坚,通过数千次严苛测试,于2023年年底研发出符合弗兰德认证标准的新能源风电齿轮油,拥有了应用于弗兰德齿轮箱和类弗兰德齿轮箱的专业“通行证”,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创新基因始终涌动在这家企业的血脉之中。当工程机械新能源化浪潮席卷而来,源根石化前瞻布局清洁能源赛道,构建起涵盖纯电驱动、轻混动力、甲醇燃料、氢能源等多元技术路线的研发矩阵。
“甲醇一般用于工业副产品,经常大批量应用于内蒙古、山西、新疆等地。”源根石化总工程师袁俊洲直言,以甲醇发动机为例,由于甲醇具有腐蚀性高的特点,其发动机油区别于普通柴油、汽油等发动机油,对油品抗氧化、抗高温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经过研发,2024年甲醇发动机油已研发成功,今年其产品已应用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而今,无论是沙特阿拉伯油田建设,还蒙古国沙林格尔煤……在亚洲、非洲、南美洲、欧洲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经常看到源根石化润滑油产品的身影。 源根石化产品也拓展至工程机械、新能源、农业装备、工业等多个领域,其润滑脂产品也已应用于航空航天、超大吨位远洋船等。
“源根石化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对攻关‘卡脖子’技术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秘书长苏红星表示,企业依托国家级CNAS实验室和60余人的科研团队,累计获得专利141项,为中国润滑油行业的技术话语权奠定基础。可以说,源根石化的每一步提升,既是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体现,更是中国润滑油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助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