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做到全球第三,250亿储能龙头冲刺港股IPO

峥尺度 2025-04-11 11:51:41

文 | 董武英

2019年12月,从宁德时代出来的吴祖钰创立了一家公司,此时正值国内新一轮新能源产业爆发的前夜。2024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这家公司以250亿元的估值上榜,排名第270位。

从创立到估值250亿元,仅花了6年,这家公司的名字叫海辰储能。

近日,海辰储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谋求港股IPO上市。据招股书显示,海辰储能2024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在2024年,海辰储能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2.8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18亿元。

成立6年估值250亿,成为全球前三,海辰储能经历了什么?

海外市场占比接近3成,2024年扭亏为盈

成立以来,海辰储能避开了宁德时代所在的动力电池市场,选择专注于储能领域,提供储能电池、储能系统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强劲储能需求的带动下,海辰储能在短短6年间实现了较快增长。

据招股书显示,海辰储能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15亿元、102.02亿元和129.17亿元,保持着较快增速。毛利率分别为11.3%、12.1%和17.9%。

2022年和2023年,海辰储能净亏损分别为17.77亿元和19.75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1.05亿元和2.25亿元。2024年,由于营收规模和毛利率的显著提升,海辰储能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8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18亿元。

海辰储能在2024年的扭亏为盈,主要来自于储能系统业务和海外市场的迅速发力。

海辰储能主要营收来自于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此外还有占比较小的材料和其他业务。2022-2024年,海辰储能电池业务营收分别为25.38亿元、79.57亿元和79.6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0.2%、78.0%和61.6%。

储能电池销量保持较高增速,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3.3、15.6和28.3GWh。但由于原材料下滑和竞争加剧等原因,海辰储能电池产品平均售价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022-2024年每Wh平均售价分别为0.8元、0.5元和0.3元。

与之对应,海辰储能电池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7%、12.5%和9.0%,在2024年出现明显下滑。

在储能电池量增价减情况下,储能系统业务成为营收和利润主要增长点。2022-2024年,储能电池销量分别为1.0、2.2和5.3GWh,售价稳定为每Wh 0.9元。因此,其储能系统营收保持高速增长,2022-2024年分别为9.09亿元、19.73亿元和46.7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5.2%、19.3%和36.2%。

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下滑,价格保持稳定的储能系统业务毛利率更高,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5.0%、13.2%和33.7%。

更重要的是,欧美等海外市场的迅速发展,为海辰储能带来了更高的利润水平。

据招股书介绍,2022-2024年,海辰储能国内市场营收分别为36.15亿元、101.01亿元和92.1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100.0%、99.0%和71.4%。但国内业务毛利率下滑明显,2022-2024年国内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1.3%、11.9%和8.1%。

海辰储能海外业务此前两年规模较小,营收分别为3.3万元、1.01亿元,但在2024年迅速爆发,营收飙涨至37.0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提升至28.6%。

同时,海外业务的高毛利率也显著带动了海辰储能的毛利率水平。2022-2024年,其海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4%、31.9%和42.3%。

2024年,海外市场毛利润首次超过国内市场,成为海辰储能最大的利润来源。海外市场毛利润高达15.64亿元,国内市场毛利润为7.45亿元。对于2024年毛利润的高增长,海辰储能表示,原因为储能系统海外销售大幅增加。

目前,海辰储能已经开始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布局了生产基地,是第一家在美国落地储能系统产能的中国公司。据招股书显示,海辰储能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此次港股IPO,其募集资金用途之二即是拓展海外产能和搭建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以支撑海外扩张战略。凭借海外市场实现扭亏为盈的海辰储能,能进一步实现突破吗?

研发费用率下滑,“储能黑马”还能狂奔多久?

2024年,以出货量计算,海辰储能在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市场排名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高于比亚迪、瑞浦兰钧和中创新航。在出货量超过1GWh的储能企业中,海辰储能是唯一一家专注于储能领域的企业。

在这样巨头林立的储能电池市场,海辰储能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从招股书来看,海辰储能在研发上的投入较这些竞争对手仍存在一定差距。

2022-2024年,海辰储能研发费用分别为1.97亿元、4.85亿元和5.30亿元,逐年上涨。但考虑到营收变化,海辰储能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实际呈逐年下滑的态势,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46%、4.75%和4.10%。

对于电池企业来说,研发是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长时储能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电池企业研发费用率大多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2024年研发费用高达186.07亿元。2022-2024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72%、4.58%和5.14%,逐年上升。比亚迪和中创新航研发费用率也同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达到6.85%和5.11%。

亿纬锂能暂未公布2024年年报,但其2022年和2023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1.53亿元和27.32亿元,研发费用率5.93%和5.60%,明显高于海辰储能。

至于瑞浦兰钧,近年来研发费用率波动较大。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7.68亿元、9.91亿元和7.79亿元,对应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24%、7.20%和4.38%,研发费用绝对值和费用率同样超过海辰储能。

也即是说,目前在全球前6大储能企业中,海辰储能出货量排名第三,但其研发费用绝对值和费用率则处于倒数第一的位置。这或将对其未来技术创新能力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更重要的是,由于研发创新在电池市场竞争的核心作用,研发费用一般是电池企业最大的费用开支,其他5家储能龙头企业均是这样,唯有海辰储能,其研发费用规模不及管理费用规模。

2022-2024年,海辰储能管理费用分别为6.53亿元、7.10亿元和7.9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达到18.07%、6.96%和6.11%。

这一比例远超其他电池企业。作为对比,近三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管理费用率均在2-3%之间,中创新航和瑞浦兰钧则保持在2-5%之间。

目前来看,行业龙头们纷纷加大储能领域布局,储能市场的竞争正在进一步加剧。

宁德时代已将“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位为公司三大战略发展方向之首。近期,宁德时代宣布赴港上市,募资用途之一即是推进匈牙利年产100GWh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以满足欧盟等海外市场不断增长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

除宁德时代外,亿纬锂能、比亚迪、中创新航、华为等企业均正在进一步推进储能业务发展,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在这种情况下,海辰储能这匹储能行业“黑马”还能狂奔多久?

尺度商业将持续关注。

0 阅读:1

峥尺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