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目前正在谈判的重磅财政刺激方案,其意义远不止国防赤字支出的开始,更极有可能拉开欧洲全新增长模式的大幕。这一方案究竟有何魔力,能让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它又将如何重塑欧洲经济的未来?本文,咱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一番。

欧盟在经济领域有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经常账户盈余高达GDP的近3%,德国和北欧国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些国家能有如此高的盈余,一方面源于强大的出口实力,另一方面则和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距有关。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国家国内投资低于储蓄,多出来的这部分储蓄就会转化为资本输出,进而让贸易平衡跟着调整。
当下的欧洲,一心想免受全球冲击影响,加大投资实现经济绿色环保转型,还要迅速提升实力抵御俄罗斯冲击。如此一来,储蓄和投资的重新平衡就成了燃眉之急。

为了有效遏制俄罗斯,国防专家给出了明确建议,欧洲每年得将GDP的3.5%用于武装部队,而且这个比例可能还会随着美国支持程度变化而上升。
要知道,很少有政客愿意削减其他部门开支来支付这笔庞大费用。

正如智库基尔研究所的约翰内斯·马尔齐安和克里斯托夫·特雷贝施所指出的,军备建设一般都是通过债务和增税来筹集资金。
鉴于北欧和中欧国家目前债务负担较低,赤字融资大概率会成为这次的首选方式。

欧洲正在经历从老龄化社会到直接老龄化社会的转变。老龄化社会时,人们热衷于为退休储蓄;而到了直接老龄化社会,人们则会出售资产用于消费。
欧盟平均年龄已达45岁,再加上移民限制增多,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当下欧洲人储蓄热情高涨,欧盟14%的家庭储蓄率和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相当,而当时日本平均年龄更高。
但到2015年,日本储蓄率已降至零。随着人们退休,劳动力市场紧张会促使服务业和护理业工资上涨,这些行业工作者往往更倾向于消费而非储蓄。

自2010年代中期欧元危机后,商业投资增长一直较为缓慢。
不过,转机或许即将出现,新兴产业有望快速崛起,进而刺激更多投资。国防和航空航天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为欧洲武装部队提供装备。
欧盟还立下宏伟目标,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意味着从电网到充电站等众多领域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据估算,到2030年,每年额外投资需求高达5000亿欧元(合5450亿美元),占GDP的3%。

虽说欧洲有了新的自由支出冲动,但要实现并非易事,面临许多限制。
一些大国,像意大利和法国,高债务水平和赤字严重制约了财政扩张。西班牙即便有财政空间,却也不愿在士兵和装备上大把花钱。虽然欧盟共同债务在讨论之中,但大规模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经济增长本可让情况好转,可纽约大学的托马斯・库利指出,到2030年代末,老龄化会使法国年增长率下降0.4个百分点,意大利下降1.1个百分点。
德国增加支出短期内或许能提振GDP,但也可能引发其他问题。货币联盟中最大成员国支出庞大时,利率上升以防止通胀,这又会提振欧元,削弱出口竞争力。再加上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企业对长期投资也变得谨慎。

不过,政策制定者也在积极寻找对策,他们希望通过刺激国内需求,降低欧洲受贸易战冲击的脆弱性,比如考虑放松管制,连接欧洲大陆资本市场,这样既能让储蓄者获得更高回报,又能为新事业提供资金支持。
德国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启了财政刺激方案谈判,这是一个良好开端。全球经济波动不断,欧洲内部经济结构亟待调整,方案落地后,欧洲经济领域动作频频。各国着手平衡储蓄与投资,力求国防建设与经济增长同步推进,同时应对老龄化问题。
2025年被视为欧洲经济的关键一年,政策选择将决定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向。未来,欧洲经济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本来源@经济学人·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