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汽车产业陷入"纯电转型阵痛期",奇瑞用一场混动技术革命给出了中国方案。4月10日,随着"天源计划"在芜湖揭幕,这家深耕混动领域24年的车企,首次向世界展示了"全链条掌控+安全标准定义+开源生态共建"的技术铁三角模型。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混动技术体系的成熟,更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迎来结构性变革。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现场揭示了技术进化的底层逻辑:"从2001年组建首个混动研发团队,到如今构建四位一体全域动力布局,我们始终在解一道方程式——如何让先进技术兼具可持续性、经济性与可靠性。"数据显示,奇瑞混动车型年销量增速连续三年超300%,技术搭载车型数量突破行业纪录,印证了其"技术深蹲"策略的前瞻性。
值得关注的是,"天源计划"首次将开源生态纳入技术战略顶层设计。通过与全球供应商共建标准、与科研机构共享数据,奇瑞正将混动技术研发从企业实验室推向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这种从"技术护城河"到"生态雨林"的思维转变,或将重构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路径。
"四高一强"标准体系:中国技术定义全球混动新范式
发布会现场,一面标注着"高节能、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强越野"的巨幅技术坐标图,宣告了混动领域"中国标准时代"的来临。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古春山用三组数据具象化技术实力:新一代鲲鹏发动机48%热效率刷新全球纪录,瑶光CDM-S的920N·m扭矩树立性能标杆,风云A8的2000公里实测续航重构节能认知。
在行业观察家看来,这套标准体系的颠覆性在于三重突破:其一,将混动技术从"节油工具"升维至"全域出行解决方案";其二,用智能运动控制系统实现能量管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预判的跨越;其三,通过磐石车身结构与锁子甲电池系统的双重防护,建立新能源安全新基准。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强越野"标准的提出。山海T2加长版搭载的CDM-O系统,在沙漠实测中展现出比传统越野车更强的脱困能力,其7+X驾驶模式与智能四驱响应速度达到0.02秒。这打破了"混动不越野"的行业偏见,为全球户外出行场景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5产品矩阵:39款车型构建全球混动"超级物种库"
随着大屏上39款混动车型的星空图谱渐次点亮,奇瑞向全球市场抛出了"技术普惠"宣言。这张涵盖5大品牌、3大技术路线的产品网络,既包含风云A8这类"续航破壁者",也不乏瑶光CDM-S这样的"性能颠覆者",更有智界等高端品牌的"科技探索者"。
具体战术层面,奇瑞展现出精准的市场切割能力:针对家庭用户推出"2米大床房"设计的七座越野混动,用场景创新开辟新蓝海;面向性能爱好者打造4.26秒破百的电动四驱,以极致参数建立技术信仰;而搭载L2.5智驾的风云A9,则用3万台盲订数据验证了高端混动的市场潜力。
值得玩味的是产品布局的"全球化基因"——从北欧极寒到中东高温的适应性开发,从东南亚雨林到南美坡道的场景验证,每款车型都内置了"全球工况数据库"。这种"先全球化再本地化"的产品逻辑,或将改变中国车企出海的传统路径。
开源宣言:天源计划激活产业协同进化力
当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从奇瑞常务副总裁张国忠手中接过技术开源密钥时,这场混动之夜完成了从产品发布到产业革命的升维。作为首个开放混动核心技术的中国车企,奇瑞构建的"技术共研池"包含三大战略支点:向高校开放12项核心专利,与供应链共建5大联合实验室,为开发者提供3亿元创新基金。
这种开放并非简单技术输出,而是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耦合的生态体系。以混动专用变速箱开发为例,奇瑞将联合东南大学进行数字孪生技术攻关,邀请合肥工业大学开展新材料应用研究,最终通过捷途车型实现技术验证。这种"理论-实验-量产"的闭环,正在催生汽车界的"安卓生态"。
更深层的产业意义在于,天源计划打破了传统车企"单兵作战"的研发模式。通过建立全球混动技术标准联盟,奇瑞正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势能转化为标准动能。正如现场展示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所预示的,这场开源运动可能波及更广阔的能源技术领域。
结语:
当氢发动机的蓝色火焰跃动时,当大家在"博士天团"讲解中眼神发亮,奇瑞混动之夜已然超越产品发布的范畴。天源计划展现的技术自信与生态胸怀,正在书写中国汽车产业的新范式——从芜湖到世界,技术突破与商业成功不是零和博弈,企业利益与行业发展可以同频共振。在碳中和的全球竞赛中,这场发轫于安徽芜湖的技术革命,或将重塑世界汽车产业的权力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