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张学良为蒋中正写的16挽联!意味深长!硬笔字迹已颤抖不堪!

小白侃侃书法 2025-04-19 16:17:13

要说道张学良亲笔书写的挽联,笔者只见过他为蒋中正题写的一幅,也是唯一一幅,当时张学良也已经是74岁高龄了,从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书写上,就足以看出,其字迹,也已经有所颤抖。

您见过张学良亲笔为蒋中正亲笔书写的挽联吗?相信,你看到后,也会感到震惊和意外的,众所周知,张学良,虽然不以书法家名世,但是,其书法水平,还是相当高妙的,很多经典的题字,至今都是一种新高度。

诸如我们常见的“东北大学”就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不过,看到这幅亲笔书写的挽联,却让笔者感觉到有一些意外,没曾想,他的硬笔字迹竟然是这样的,而在书写上,也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认识。堪比小学生。

其实,联系当时的实际,我们也非常清楚,已经古稀之年的他,写出这样的字迹,也是相当不容易了,而且从其字迹上看,也有一种情感上的纠葛。

提到张学良、蒋中正,相信,对于了解民国历史的朋友都非常清楚,这里面的种种,也是错综复杂的存在。

而张学良这16字挽联上,就可以看出这样的情感变化和一种很纠葛的心理,这16个字内容是这样的“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从这16个字上,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张学良的那种比较复杂的心情。

或许在他的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都是和蒋中正有关,基于此,也只能够用这16个字表达了。

不过,这16字硬笔字迹,有着不一样的表现,通篇上,字形或大,或小,而这种大小的变化,让人感觉到一种很突兀的变化。

在视觉上,也会产生强烈的差值感,也会产生一种震撼感,相信,你看到后,也会有自己的一番感想的,不是吗?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里的字形,大小差别上,不是一点两点的差别,不仅如此,在布局上,也呈现出一种歪歪扭扭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一位70多岁的人来说,也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从张学良的一生看,在蒋中正葬礼上写下这样的16个字,或许,就是出于一种情绪的释放吧。

我们能够看到,有两个“之”字,而这两个“之”字,在表现形式上,比较接近,并且,在造型上,却都写出了这种“z”字形,同时,第一个点笔,都写得比较大,不仅如此,还几乎都写成了一种横点的形式,特别新鲜。

单凭这一个字的书写,就可以看出,在书写的时候,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变化,不知道,你看到后,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从书法的角度看,这16个字根本算不上书法,并且,这16个字,也充满了一种随性而为的感觉,不知道,你看到后,又有怎样的一种认识呢?

在此,希望朋友们看到后,也能够积极的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分享你的认识,一同交流。

也希望朋友们看到后,也能够积极地分享出来,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更好地了解那一段历史,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为进一步弘扬书法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基于此,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技艺,而且更是一种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表现,不是吗?

还请朋友们关注笔者,感谢你的一路陪伴,感谢你的支持和厚爱,记得加油哟!!

0 阅读:863

小白侃侃书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