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我借助AI进行初步诊断,并咨询了专业医师,他们都认为我这种状况大概率是双向情感障碍。双向情感障碍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主要特征就是情绪在抑郁和躁狂(或轻躁狂)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反复切换 。我出现的早醒、思维敏捷、精力过剩、自我感觉良好等症状,与双向情感障碍中轻躁狂发作时的表现高度吻合。
去年,我开启了第三次对抗反弹的减肥历程,严格遵循“肉面不馋”的原则,采用低碳水饮食,几乎完全戒掉了主食。一段时间后,体重又降了20来斤,减肥成果看似还可以。但近期我却发现,睡眠易醒问题愈发严重,易醒的情况比以前更厉害了。我一直对这一变化感到困惑,找不到其中的原因。直到昨天聆听了张莉教授的分享,才恍然大悟,很可能是不吃主食导致了睡眠问题的恶化。
豆包AI:长期不吃主食确实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血清素分泌减少**: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原料。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对调节情绪和睡眠起着关键作用。当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后,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能帮助身体细胞摄取血液中的大部分氨基酸,而色氨酸是血清素的前体物质,此时它在血液中的相对浓度会升高,更容易进入大脑转化为血清素。长期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胰岛素分泌减少,色氨酸进入大脑的量降低,血清素合成受限,导致大脑难以平静,进而影响入睡和睡眠的维持,使人更容易出现失眠、易醒等问题。
2. **血糖水平波动**:主食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它能为身体提供稳定的血糖水平。长期不吃主食,身体缺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供能,会使血糖水平不稳定。血糖过低时,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来提升血糖,这些激素会刺激神经系统,让人感到焦虑、心慌,难以入睡。而且,夜间睡眠过程中,血糖的波动还可能导致睡眠中断,频繁醒来。例如,一些采用低碳水饮食减肥的人,在初期由于血糖不稳定,常常会在夜间出现惊醒、多梦的情况。
3. **肠道菌群失衡**:主食中的膳食纤维对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至关重要。长期不吃主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破坏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环境,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肠 - 脑轴”联系,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睡眠。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的人群,睡眠质量往往较差,表现为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等。
4. **激素失衡**:长期不吃主食还可能引发身体激素失衡,影响睡眠。例如,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能调节身体的代谢率和能量消耗,其分泌减少会使身体代谢减缓,出现疲劳、乏力等症状,同时也会影响睡眠。此外,长期低碳水饮食还可能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促进睡眠。激素失衡会打乱人体的睡眠 - 清醒节律,导致睡眠周期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