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中学28岁数学老师秦梓峰的心路历程
秦梓峰一直以来都对数学怀有热情,高中时受到一位数学老师的启发,决定将来成为一名数学教师。然而,他进入这个行业后却发现,除了教学任务外,琐碎的课外工作让他感到时间被浪费。学校规定了教学任务需要进行影像记录,每天都要拍摄学生早读情况,并记录教学过程,这些资料需要发送到教师管理群。然而,由于消息过于频繁,秦梓峰后来不得不屏蔽了这个群。
此外,学校还规定每个老师转发特定稿件。最初,秦梓峰在朋友圈转发,但后来觉得这样做没有意义,于是索性停止了,即便可能会被谈话。
然而,秦梓峰仍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尽如人意,因此他放弃了“好好上课成为奢望”这个初衷。尽管他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错题来提升教学质量,但琐事缠身、时间碎片化的情况让他感到困扰。未来,他对于是否能够坚持下去充满了迷茫。
面对教学与非教学任务的困境教师压力大的普遍现象
金贝贝和何雪夕,分别在南方中学执教四年和成为一名23岁的教师,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在2021年的一次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检测中,有69%的教师表示感到压力大、焦虑情绪偏高。
何雪夕表示,自己被大量非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似乎是许多教师的共同心声。她发现,除了教书外,还有很多其他任务,导致教书成了她的“副业”。
减负政策下,教师工作压力依旧严重
尽管2019年中央推出了“基层减负年”的政策,并制定了20项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措施,但实际情况似乎并未改善。在2022年3月2日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中,抽取了全国3564所学校的两万余名教师,有70.9%的教师呼吁减轻非教学负担。金贝贝认为,来自政府部门的任务没有间断,学校任务不减反增。
她发现,政府部门不断下发各种任务,包括为学生注册参加活动、完成学时和答题,甚至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这使得她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这些“艰巨的任务”。
课外任务成为常态教师们在琐事中寻找“好好上课”的难题
金贝贝和何雪夕作为班主任,除了日常上课外,还要承担大量管理责任。学校为了“看见”管理内容,要求教师们填写各种各样的表格,包括每日缺勤记录表、安全记录表等,任务繁重,让她们不得不“造假”。
初入教育行业的秦梓峰的迷茫
秦梓峰最初是怀着对数学的热爱进入教育行业的,但面对琐碎的课外任务,他感到时间被浪费。学校规定了教学任务留影像记录,每天早自习都要拍摄学生早读情况,并记录每天的教学情况。这让秦梓峰感到迷茫,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教师们的艰辛与坚守
金贝贝、何雪夕和秦梓峰,三位教师在教育事业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他们所经历的压力和困扰让“好好上课”变成了一种奢望。尽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减负政策,但实际上教师们的工作压力依旧沉重。
这引发了人们对当前教育体制的深刻反思。如何更好地支持教育工作者,创造更有利于教学的环境,成为摆在教育界面前的难题。教师们的心愿是能够回归课堂,专注于“好好上课”,而不被繁琐的行政任务所累。这或许需要更加深入的体制改革和对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以确保教育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
所以好学校,私立学校,有个职位叫做全职班主任&教务。像文说的非教学任务我们这里都是教务老师负责的。教师只负责上课,教学,其他事不管。然后会有几个教学能力强的老师是教研组,上课之外做教研,研究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出题阅卷,等等。其他老师只要按部就班跟着走就行了。
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才是实质的主业,领导满意必将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