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7日凌晨,沙特塔伊夫的U17亚洲杯赛场上,中国U17队以1比2不敌乌兹别克斯坦U17队,遭遇小组赛两连败。随着同组的沙特队3比1逆转泰国,沙、乌两队提前一轮晋级,而中国U17队则彻底无缘2025年U17世界杯。至此,中国适龄代表队已连续20年无缘世少赛舞台,这一纪录从2005年延续至今,成为一代代足球少年的集体遗憾。
日本籍主帅上村健一自2023年2月接手球队后,始终推行高强度训练模式。然而,本届杯赛暴露的体能问题却极为刺眼:次轮对阵乌兹别克斯坦,球队下半场因体力不支频繁失误,防守漏洞百出,进攻核心艾比布拉更是全场隐形。队内人士赛后坦言:“队员们尽力了,但体能问题无法临时解决。”
讽刺的是,这支队伍在2024年安排了超过15场高强度热身赛,对手包括日本、乌兹别克斯坦等强队。足协的“以赛代练”策略看似科学,却未能转化为实战优势。高强度训练与比赛安排是否透支了球员?体能储备专项训练是否存在疏漏?这些问题直指备战体系的科学性。
2. 战术失灵:从“整体配合”到“各自为战”预选赛阶段,U17国足凭借流畅的传控和团队协作惊艳球迷,尤其对阵韩国时展现出成熟战术素养。然而,亚洲杯正赛中,球队却陷入“无战术、无组织、无自信”的泥潭。面对沙特的快速反击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高位逼抢,球员频频盲目开大脚,进攻核心艾比布拉因战术孤立陷入低迷。
“依赖尖子球员灵光乍现”的思维再次暴露。上村健一试图复制预选赛的成功,却忽视了对手的针对性研究。当艾比布拉被锁死,全队缺乏B计划,最终沦为“无头苍蝇”。
3. 心理落差:备战盲目乐观,临场应变不足赛前,球队上下对出线“志在必得”,足协甚至将本届赛事视为“重返世少赛的历史契机”。然而,从首战沙特时上半场连丢两球的慌乱,到次轮遭乌兹别克斯坦绝杀的崩溃,年轻球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备受质疑。一名随队记者透露:“教练组赛前过度强调‘必须出线’,反而让球员背上沉重包袱。”
U17国足的折戟,再次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中国足球的崛起,无法依靠某一届“黄金一代”,更不能寄望于某个天才球员的横空出世。当日本足球用20年时间将“校园足球—职业梯队—国家队”体系打磨成熟,我们却仍在“换帅—折腾—再换帅”的循环中原地踏步。
足协的当务之急,不是对某位教练“追责”,而是构建从U12到U17的连贯培养机制,让每一名球员在科学的体系中成长。正如一位青训专家所言:“如果我们永远用成年队的思维去绑架少年队,那么20年的噩梦,还会继续轮回。”
这就是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这两场踢的是中国功夫足球,不是日式传控足球
在澳大利亚学校每个班都有足球队,每周有训练有比赛,班队动态调整,而我们呢?就怕影响文化课成绩,连个正常的体育课都保证不了
伪球迷的认知:归化来了中国足球有救了;艾菲尔丁王钰栋是天才,中国足球有希望了;国青踢了几场好球,中国足球从此是强队了……伪球迷的习惯:自己怎么吹起来的,自己就怎么骂回去。
技术不行还可以练,但是没信心没血性怎么办,这个就不关技术的问题了,是不适合这项运动的问题了,退了回去读点书还能有个谋生的手段
不知道这支u17正赛发生了什么情况,但看了这两场比赛他们真的已经尽力了,小伙子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