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仁里有7两水?被曝光的公司为何毫不认错

美食品鉴录 2025-04-02 10:23:33

周末的菜市场上,张姨正在为晚餐采购海鲜。

一眼看中那些色泽鲜亮的冷冻虾仁,她心里直觉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么大的虾仁,做出来肯定好吃!”心里盘算着用这些虾仁炒个虾仁酱或者爆炒一下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她听到隔壁摊位的老板悄悄对顾客说起“增重虾仁”的新闻时,张姨的心里划过一丝不安。

那些附着着厚厚冰衣的虾仁,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增重虾仁事件始末

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一个让消费者大跌眼镜的现象——某些海鲜商家通过大量添加磷酸盐,让虾仁“喝水长胖”,重量增加。

这样一来,原本一斤的虾仁,实际可食用部分却大打折扣。

这些添加剂并不陌生,从早些年的苏丹红到最近的山梨酸钾,不同的化学剂量和有害物质一直在我们的食品里出现。

每次曝出后,群众震惊之余,也让各大厂商一时心慌。

毕竟,这是一种将非法利益筑在消费者健康之上的行为,许多人在曝光后的很长时间里都选择避免购买这些问题产品。

涉事企业的应对态度

面对曝光,这些企业有的选择沉默,有的则干脆撒泼抵赖。

有人说,他们好像面对审判椅上的无声证据,嘴硬地不愿承认任何错误。

以往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在这一刻变得脆弱无比。

这是不是一种挑战?

是。

这是不是一种讽刺?

更是。

要知道,在这些商家眼中,或许认为只要保住公司声誉,风波总会过去。

但犹如做了一场噩梦,对消费者树立的品牌依旧要负责任地去修复。

市场监管部门显然对他们不会手软,各项调查和查封活动已经展开。

“与辉同行”的快速反应

这次事件的另一面则显得尤为抢眼。

“与辉同行”作为一家与受曝光公司合作的直播带货平台,在事件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下架了所有相关产品,并承诺对从他们那里购买问题虾仁的消费者进行三倍赔偿。

这种态度令人欣慰。

他们明白,与其在事情过去后再考虑利润,不如立刻以行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这样的举措也受到了不少正面评价。

不论如何,“与辉同行”用快速反应和负责任的态度做出了表率。

消费提醒:怎样选购虾仁

多事之秋,消费者在购买海产品时又该注意些什么?

冰衣过厚的不要买;配料中没有标明保水剂的要小心避开。

那些看起来肥美得过于夸张的虾仁,或许正是用冰水做出的假象。

小品牌、小厂家的产品面对看似优惠的价格,也许只是另一个陷阱。

归根结底,新鲜才是王道。

如果预算允许,一定要为新鲜海鲜埋单。

正所谓“好铁不打钉,好肉不剁馅。”更何况,我们对自己和家人的关心,也不该以这点小便宜交换。

结尾:

在这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商家的无奈,也看到了消费者应对时的自觉。

食物是我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源之一,它不仅养活我们的身体,更影响着我们对生活的信赖与热情。

通过事件和每次曝光,我们重新审视购物的决策到底如何影响家庭餐桌上的每一顿饭。

希望这个故事,能够让我们在面对食品选择时,多一份甄别、多一份安心。

因为,信任不能轻掷,而好的食品选择,也将提升我们生活的每一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