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应成为医疗服务善后工作站

青囊译录 2025-04-09 06:55:23

中医治未病,很多人偏颇地理解为“中医就是保健养生”。诚然,上医治未病,能够在发病之初就发现端倪,及时调整让健康回归,是上上策。然而在工作节奏加速的今天,让所有人都认识到治“未病”是不现实的。甚至有些人群,比如打工一族,身体实在扛不住了才去就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前面有文章介绍过,每个人的身体在健康出现偏差的时候,都会有信号传递出来,但是能够引起重视的却是极少数。所以“大病都是积累出来的”这句话永远不过时。

近些年“健康管理师”这个职业的热度逐渐兴起,健康管理师的概念是服务于病前预防和病后康复,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中医所擅长的,把健康管理师等同于中医医师。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具体看下面的两个病例,首先把观念矫正过来。

病案一,患者贾某,女,49岁,2021年7月查出大肠癌,家属随即将患者转至某大医院手术治疗,好在手术顺利,当她们都松一口气的时候,2023年又觉得身体不适,复查后发现复发转移,医院建议放化疗以减缓患者病情,但是随着治疗进一步开展,患者身体逐渐吃不消,消瘦,脱发,没有食欲,大便便秘等等。我们都知道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杀敌一千自损八。即便是身体底子厚实的人也经受不住,况且是手术后元气大伤的患者。患者后续治疗越来越困难,开始出现腹水和疼痛,家属被告知做好最坏打算。到了这个时候患者家属才想起中医中药,遂带领患者求助中医治疗,我们中医治病注重的是证候变化,就患者当下之症状逆推证候,很快解决了患者腹水问题,随后又解决了患者疼痛问题。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患者左腿水肿问题总是得不到有效解决,最后找到病因:“手术过程中损伤到了患者传导神经”。这样中医也无能为力,只能将实情告诉患者家属。患者家属也十分无奈,一直说早点用中医治疗就好了。

以上这个病案重点在患者发病之初就已经有信号传递出来,只是患者并不在意,比如:患者在2018年有长达数月的失眠,便秘,有时拉出的是脓血便。患者认为有可能是受凉引起的并未在意,直到发病前夕经常出现腹痛,有便意但总是便不出来的情况,才去检查。可惜发现时已经癌变。手术后的放化疗进一步损伤身体元气,最后把折腾得千疮百孔的身体交给中医治疗,中医也是回天乏术。

病案二,患者李某,男,52岁,体制内公职人员,平时喜欢中医中药,偶有身体不适常自己调理,有一天患者突然觉得右侧上腹部隐痛,并伴有厌油腻,睡眠质量下降,经常半夜2-3点醒来,有时候口干舌燥,舌头发涩,他知道自己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了,并且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遂求助中医调理,若按其症状分析大概率是肝胆出了问题,询问是否有饮酒史,回答是经常应酬,有时一周内有五天都有酒场应酬。建议其去医院做一个系统身体检查,但是患者却很固执,说检查出来问题又怎样?最终是以解决问题为结果的,坚持不去检查,只想用中医药治疗。那中医只能根据当下证候辨证用药,见证用方,叮嘱其戒烟戒酒,经过连续三个月的调整,患者诸证全无,后来患者反馈,单位组织体检要求全部都参加,其身体指标居然全部正常。

以上两个病案,一个是中医部分参与,一个是中医全程参与,结果却完全不同。暂且不说病案二是不是有实质性肝胆疾病,单从症状来看,很显然中医全程参与健康更有保障。若吧中医当成医疗服务善后工作站,受委屈的不仅仅是中医,患者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综上,若要全面掌控自己身体健康,不可忽略身体释放健康信号,更不片面认识中医西医。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