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罗荣桓病逝,讣告却被播音员念成“罗瑞卿”,事后如何处理

夕阳的温暖 2025-04-12 09:32:49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因为生病离开了子就愣住了。等缓过神来,毛主席伤心地说:“罗荣桓同志走了,咱们得为他默哀三分钟,我提议一下。”

12月17号那天,中央广播电视台播报了个大事,说罗荣桓老先生走了。可巧的是,播报的时候出了点小岔子——那播音员一不留神,把“罗荣桓”的名字给说成了还在人间的“罗瑞卿”。

节目还没播完,就有大堆观众打电话来,问咋能犯这种小错误。到底咋回事儿啊?最关键的是,这事儿最后咋解决?

【“大罗”和“小罗”】

红军那时候,有俩特别出色的英雄,都姓罗。一个做过红四军第二纵队的头儿,另一个后来成了红四军的政委。他俩关系好得跟亲兄弟似的,所以大伙儿就叫他们“大罗”和“小罗”。从这以后,俩人在革命的道路上并肩作战了34年,感情也越来越深厚。这俩人就是后来的开国元帅罗荣桓和开国大将罗瑞卿。

罗荣桓和罗瑞卿,俩人性格大不同,但搭配起来刚刚好。罗荣桓沉稳老练,遇到事儿不慌不忙;罗瑞卿呢,做事爽快,雷厉风行。他们合作起来天衣无缝,在革命道路上结下了很深的交情。

1930年底12月份,他们俩一块儿参加了中央苏区头一回的反“围剿”战斗;转眼到了1931年5月,他们再次并肩作战,参与了第二次反“围剿”。但挺让人心疼的是,这回罗瑞卿挨了枪子儿,紧接着就被紧急送到后方的医院接受治疗了。

罗荣桓一听到那消息,心里头又难过又恼火,暗下决心得给哥们儿出口气,立马就把一肚子火撒到了敌人身上。5月31号那天,他和林彪带着红四军,一路猛冲猛打,跑了350多公里,连着打了五仗,仗仗都赢,干掉了敌人3万多,还收缴了不少枪炮子弹。

仗打完后,罗荣桓立马跑到医院去看罗瑞卿,还给他带去了好多打仗时得到的东西。

1931年9月那会儿,中央苏区的第三次打退国民党“围剿”的行动眼看就要收尾了。红四军跟红三军团联手,打算一股脑儿收拾掉在兴国蹲着的国民党第19路军。但这第19路军人多势众,装备也比咱们好,所以说,要打赢他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打仗那会儿,红11师的师长曾士峨英勇地献出了生命。罗荣桓那时候状态也挺差,他的两只脚因为伤口发炎,走起路来很费劲。不过,他硬是咬牙坚持到前线去,亲自指挥战斗。

后来,跟林彪一起努力,咱们终于把敌人的52师在方石岭给打垮了。仗打完了,罗荣桓讲道:

红11师的前身是第二纵队,我跟瑞卿都为它费了不少劲。现在师长不幸在战场上捐躯了,我就带着战士们去找敌人算账,算是替瑞卿分担点责任!

1932年3月份,罗荣桓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他成了红一军团政治部的头儿。没过多久,他就向上面推荐了自己的老朋友罗瑞卿来当政委,他们俩又一起搭档干事了。

1933年1月份,罗瑞卿因为老是受伤生病,没办法继续待在红四军,所以就转去做了红一军团保卫局的局长。那时候,保卫局手头上有两个特别关键的事儿得办:

首先,得把警卫员给练好,确保军团领导的安全没问题。

第二点,得把队伍给稳住了,不能让那些心思还没转过弯来的人跑去敌方那边。另外,也得小心国民党派来的特务偷偷混进来。

做这些活儿的时候,保安局老得跟军团政治部门打交道。所以啊,就算罗瑞卿和罗荣桓没在一个单位,他们俩也经常碰头。有时候,罗瑞卿会找罗荣桓问问工作上的事儿;有时候,罗荣桓手头忙不过来,也会找罗瑞卿帮忙干点活。

1937年8月份,红军变成了八路军,“大罗”和“小罗”也因此各奔东西。他们俩虽然不在一个地方,但心里头一直惦记着对方。

【罗荣桓去世,毛主席提议默哀三分钟】

1942年,山东的抗战打得特别艰难,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就在这年年底,罗荣桓因为太过劳累,身体越来越瘦。家里人劝他去医院看看,可去医院查了查,却没找到是啥毛病。罗荣桓也没太当回事,仍旧一门心思扑在打仗上。

1943年5月份,罗荣桓带着老婆林月琴去了黄花塘。大夫检查后说他肾脏有点问题,但具体是不是癌症,还得靠更高级的设备才能查明白。就在这时,李仙洲带着国民党的第92军开始“围剿”,山东那边局势立马就紧张起来了。罗荣桓也没心思治病了,赶紧就回去指挥打仗了。

1945年那会儿,罗荣桓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毛主席看他实在扛不住那么多事儿,就决定把林彪派到山东去帮忙。可没成想,林彪还没动身呢,中央又有了新的安排,直接让罗荣桓去东北工作了。

等东北那边的事儿都弄得差不多了,罗荣桓立马就奔前日本陆军医院去了,做了个全身的检查。大夫一看,哎呀,说他得了肾癌,得赶紧动手术。但咱们对那医院的底细不太清楚,心里犯嘀咕,怕他们趁手术时搞啥小动作。琢磨来琢磨去,毛主席最后拍板,还是让罗荣桓去朝鲜平壤的苏军医院治病比较稳妥。

到了平壤的苏军医院,罗荣桓又被大夫检查了一遍,结果还是肾癌。但糟糕的是,这儿只是个野战医院,没法给他做手术。大夫挺着急地跟罗荣桓讲:“要是想做手术,你得赶紧想办法去莫斯科,这病可耽误不起啊。”

毛主席知道这事后,马上就点头答应了,然后给斯大林拍了个电报说:

罗荣桓同志是我们党和军队中极其宝贵且忠心耿耿的一员大将,盼着他到了苏联,能接受到顶尖的医疗照顾!

1946年夏天7月份,罗荣桓和林月琴动身去了莫斯科。手术做得非常成功,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没过多久,罗荣桓就回国了,立马又忙起了紧张的解放事业。

1949年春天,大概是四五月份那会儿,罗荣桓在天津忙着工作,结果身体又撑不住了,病倒了。毛主席一听这消息,急忙安排自己的保健医生黄树则,让他火速赶往天津去照顾罗荣桓。黄树则出发前,毛主席还特地写了封信让他带去,信里头有句话,说的是“只要青山还在,就不愁没柴火烧”,这话让罗荣桓心里头暖洋洋的,特别感动。

新中国一建立,罗荣桓就成了总政治部的头儿,肩上的责任是越来越大了。不光这样,他还老得跑去开那些重要的会,经常是一个会刚完就得奔下一个,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毛主席听说了这事儿,专门在他的报告上写了句话:

荣恒啊,你现在得减少开会,能不开就别开了,把这些活儿交给你信得过的人去干。你就专心养病吧,不然这病不容易好,你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事儿。

1956年的时候,罗荣桓的心脏老出问题,心绞痛经常犯。他怕这样拖下去影响工作,就自己跟上面说,不想继续当总政治部主任了。毛主席看他身体确实不好,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1963年秋天的时候,罗荣桓的身体状况很糟糕,他不仅有高血压,还老犯心绞痛,肾功能也不行了。到了那一年的12月15号,罗荣桓的病突然变得更重了。林月琴和孩子们都非常焦急,可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一直陪在他身边。

没过多久,罗荣桓慢慢睁开了眼,瞧见床边妻子满脸焦急,他咧嘴一笑,轻声细语地劝着:“月琴,我真没事儿,你别太担心……”尽管他这么说,可大伙儿心里都明白,他的身子骨怕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罗荣桓接着讲道:“等我哪天不在了,国家给我的那房子,你们就别再住了,得还给国家。记住了,别搞啥特殊化,要老老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没过多久,他又陷入了昏迷。即便在昏迷中,他还一直念叨着:“我革命这么多年,经历了那么多选择,唯一让我觉得不白活的,就是跟着毛主席干……”

12月16号下午,罗荣桓在贺龙、张爱萍等老战友,还有他妻子、孩子们的陪伴下,安静地走了,心脏不再跳动了。

晚上,毛主席正和聂荣臻他们准备开会时,突然,一个工作人员急急忙忙走到毛主席跟前,小声报告:“主席,有个不好的消息,罗荣桓同志走了。”

毛主席晓得罗荣桓身体欠佳,但真没料到他会走得这么快,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罗荣桓同志今天下午走了,我看,咱们都站起来,给他默哀三分钟吧。”聂荣臻他们一听,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紧接着就是一阵阵心痛。然后,他们就按照毛主席说的,站起来为罗荣桓默哀了三分钟。

默哀仪式搞完之后,毛主席开口讲道:

罗荣桓同志真的是个顶尖的好人,他特别有原则,从来不在背后说人坏话。他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实在,咱们党内这样实在的人真是太少了……

然后,他跟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讲:“你替我跟林月琴同志说一声,罗荣桓同志走了,我心里真的挺不是滋味的。但请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这样才能继续完成罗荣桓同志的心愿!”

罗瑞卿失去了他最好的朋友荣桓,回家后他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荣桓跟我老交情了,这么多年感情,没想到现在却天人永隔……”

【名字被念错,最终如何处理?】

1963年12月18号,罗荣桓元帅离世后的头一天,经过上面的批准,中央电台向全国播出了罗荣桓去世的新闻。全国的老百姓一听说敬爱的罗荣桓元帅没了,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好多人都接受不了,有的甚至伤心得大哭起来。

就在众人沉浸在深深悲伤里的时候,央视播了一段五千多字的告别词,是由咱们国家很有名的播音员夏青念的。大家伙儿都被夏青那声音的高低起伏给打动了,好不容易忍住的泪水,又一次忍不住流了下来。

那时候,有个播音员叫方明,他心里头难过罗荣桓的离世,但同时,他也特别佩服夏青的专业本事。在读那个讣告的时候,夏青的声音响亮又清晰,一字不差。方明就打定了主意,要把夏青当成自己追赶的目标,好好跟他学学。

方明那时候已经有点小名气了。他刚开始做播音员时,就凭那超有魅力的声音,吸引了不少听众。从那以后,他就一门心思扑在播音上了。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更有特色,他特意去了两趟“五七干校”深造。

这天中午,罗荣桓的一些后续事情还得赶紧报道,可巧的是,夏青不在,方明就实话实说:“头儿,夏青哥有事出门了。”领导一听,语调里带了点急:“这可咋办,这报道挺急的,得中午就弄出去,你那有没有能顶上的人?”

有合适的人吗?这不就是个锻炼的好机会嘛!方明自告奋勇地说:“头儿,您看我怎么样?我这几天一直跟着夏青哥在学习呢,要是让我试试播报,我肯定能给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没办法找到合适的人来干这活,领导只能勉强同意:“行吧,方明,这个任务很关键,你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一丝不苟地完成,千万别搞砸了!”方明一个劲儿地点头,满脸激动地说:“领导,您就瞧好吧,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但往往就是这样信心满满地打包票,意外就越容易找上门来。

播报紧急新闻时,方明由于紧张,不小心把“罗荣桓的骨灰”说成了“罗瑞”。虽然他赶紧刹车,没让那个“卿”字溜出来,但眼尖的听众还是逮住了这个口误。结果,新闻还没播完,广播电台就接到了好多听众的电话,大家都想知道这到底是咋回事。

事后,方明挨了一顿狠批,就连他的上司也得写份深刻的自我反省。其实吧,方明本该还受点别的处分,但罗瑞卿出面给拦下了。罗瑞卿了解事情经过后,挥了挥手说:“那种紧急关头,谁都会慌神,他还小呢,下次注意点就行了。”

多亏罗瑞卿宽宏大量,方明这才没遭殃。经过这事儿,方明工作起来更卖力了,每次播报前都要在台下反复练上好几遍。日子一天天过去,经验也一点点积攒起来,方明后来也成了播音界的大腕儿,是继夏青之后的另一位大佬。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