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拔节期(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是决定穗粒数和全年产量的关键阶段,需围绕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抗逆防灾等核心目标实施精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水肥管理:因苗分类精准施策
浇水原则
土壤发白、表层5厘米干透时及时小水慢灌(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倒伏。
多雨地区需清沟排渍,旱田可借墒追肥。
倒春寒前3-5天灌水调温,减轻冻害。
追肥方案
旺长田:亩追尿素5-8公斤+氯化钾5-8公斤,控氮增钾防贪青。
普通田:亩追尿素10-15公斤+钾肥5公斤,促壮秆大穗。
弱苗田:亩追尿素15-20公斤+腐殖酸肥,配合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硼肥。
高产地块可增施磷钾肥(如磷酸二铵5公斤/亩),增强抗倒性。

二、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保稳产
病害防治
纹枯病: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斑时,用24%噻呋酰胺20ml/亩或5%井冈霉素300ml/亩喷茎基部。
白粉病/锈病:选用30%醚菌酯20ml/亩或25%吡唑醚菌酯30ml/亩,重发区添加有机硅助剂。
赤霉病预防:抽穗前遇连续阴雨,喷施48%氰烯·戊唑醇40ml/亩。
虫害防治
蚜虫/麦蜘蛛:10%吡虫啉20g+1.8%阿维菌素30ml/亩,或生物农药0.5%苦参碱100ml/亩。
吸浆虫:蛹期撒施5%毒死蜱颗粒剂1.5kg/亩,成虫期喷4.5%高效氯氰菊酯50ml/亩。

三、防灾减灾:双防策略降低风险
防倒春寒
寒潮前3天喷施芸苔素内酯(0.01mg/L)+磷酸二氢钾(100g/亩),冻后追施速效氮肥(尿素3-5kg/亩)。
防倒伏
旺长田拔节初期喷施5%烯效唑30g/亩或矮壮素50ml/亩控高。
雨后及时中耕松土,促根系下扎。

四、田间综合管理:促根壮秆提质效
中耕培土:浅中耕(3-5cm)破除板结,旺长田可深锄(8-10cm)断根控旺。
叶面补肥: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硼肥,减少小花退化,穗粒数增加5-10%。
控旺机械镇压:起身期用V型镇压器镇压,使麦苗倾斜45°,抗倒能力提升35%。

五、注意事项
慎用除草剂:拔节后禁用甲基二磺隆等易致畸药剂,可选双氟磺草胺并严格稀释。
分类管理:群体过小(亩茎数<60万)早追肥促蘖,群体过大(>100万)肥水后移。
通过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挖掘拔节期增产潜力。建议结合当地农技部门指导,动态调整管理方案。